第23章 二十三章 你死我活的决战(1 / 1)

汉末风采 老张啊 1158 字 3天前

对比了一下这些大神,台骀发现相对于刘备的流亡、曹操的归隐,也就孙坚混的最好,不愧有江东猛虎之称。

“真期待能快些与你们在战场相见啊!有了你们做对手,才能更精彩。”台骀感慨道。

偏安一隅的台骀倒没遇到什么波折,郡下的政绩显著,也得到了朝廷的嘉奖。现在渤海郡不再是穷乡僻壤,反而越来越肥,自然是引起了很多人的觊觎。但是张让这个老头可是台骀坚实的后盾,所有的奏章都得张让先过目,是以,为自己挡下了不少的明枪暗箭。

台骀筹谋的第二步计划,在搁浅了半年之久之后,总算是随着各级官员的到任,轰轰烈烈的展开了。由于台骀心中所谋甚大,不敢骤然激变,害怕将来诸事都会遇到各方势力的掣肘,所以所行诸事相对较为缓和。然而即使这样,这依然是了不得的举动。

自从有了人类社会以来,世界上最凶险的事业莫过于变革了,因为那是进步对保守的挑战,是少数智者对抗绝对多数愚者的战争,这种严重的对立决定了结局只有一方战胜另一方,而决无妥协的可能。

有变革就一定会有流血,利益的冲突必然会导致血肉的对决。

从战国时代开始,变革就一直是影响中国历史发展的决定性的因素:齐魏等各诸侯的变法,始成战国争雄的局面,封建制度向夏周千年的奴隶制度发起了挑战;秦国商鞅变法,奴隶制终废,秦国最后得以筐扫六国,一统天下。这次中国社会质的飞跃是以商鞅被秦人车裂为铺垫而实现的。商君的惨烈结局也给后来的变革者敲响了警钟,于是在其后漫漫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中,无数变革者都不敢越雷池一步,如宋朝王安石、明朝张居正等,变法虽然表面轰轰烈烈,一旦触及保守势力的根本利益,不是挂冠而去,就是见好就收,保持和谐。即便如此,这些变革者的下场都让后人心寒:王安石在后来的近八百年时间里都被视为导致北宋灭亡的罪魁祸首而长期遭受批判,张居正死后不久更是被满门抄斩,掘坟鞭尸。

清朝末年的戊戍变法,谭嗣同终于发誓要效仿两千多年前的商君了,一句“未尝闻变法有不流血者”而坦然受戮,六君子的一腔热血终于为后继者铺就了一条血路,于是才有了后来广州、武昌、南昌的接竿而起,不计其数的死难者流出的何尝又不是变革者的鲜血呢?

在变革者面前,没有妥协的余地,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决战,否则就不需要妄谈变革。所谓的和谐只不过是保守者欺瞒天下的痴言。

台骀为何要迫不及待的就要实施呢?因为首先,他不想重蹈先人忍受尾大不掉的覆辙;其次,地主豪强的掣肘和弊端是显而易见的;第三,只有改革成功,才能真正的解放生产力,自己的整体实力才能得到飞升;第四,虽然损害了所有士族阶级的利益,但是仍有有识之士能意识到此举的前瞻性,而来投奔自己。另外,有受到损害的,就有得到利益的,此举定能使民众归心。也就是说,在树敌的同时,也能得到盟友。最重要的是,虽然知道这只是游戏,但台骀还是决定要依赖普通百姓的力量,而不是豪强的力量。既然自己回不到过去,那么面对这里有血有肉的百姓,自己好歹也贡献些力量吧!

倒是董昭、黄就等依然担心一旦失败,那么他们苦心经营的渤海郡将毁于一旦。郭典心向百姓根本就没意见,反而是鼎力支持。董昭劝谏道:“豪强和百姓同样都是可以借助的力量,如果有了豪强这个阶层,他们管理起分散的百姓更方便,我们只需要得到豪强的支持,就得到了百姓的支持,我认为立马终止此举最为妥当。”

台骀再一次向董昭灌输自己的理念,道:“知道吗公仁,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农业国,最苦最累的便是农民,受到剥削最严重的也是农民,他们的痛苦几乎没有尽头,很难看到希望,他们甚至都不知道希望是什么。我不敢说我的变革能解救他们,但是最起码改善一下他们的生活,给他们一点希望吧?”

台骀的祖辈也是农民,他深刻的体会到先辈的不易与不公,他们像不知疲倦的黄牛一样,用粗糙而单薄的身躯,日复一日耕耘着贫瘠的土地。用干瘪的奶水,滋养着整个国家。他们付出最多最重的劳动,却只能生活在最底层,忍受贫贱的生活和不屑的眼光。那么现在有能力,他自然想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董昭是他最为依赖的干吏,所以台骀想说服董昭,让他全力支持自己。

董昭仍然摇头,说道:“陈胜吴广倒是知道希望是什么,但是知道了又如何?只会掀起反抗罢了。”

“非也,他们二人希望冒着杀头的风险,领着区区几百人反抗统治者吗?正是因为他们没有了生的希望,才会做出这样的举动。如果人人都知道希望是什么,统治者就不敢把人往死里逼,对吗?人类是卑鄙而伟大的,卑鄙是因为人类个体的局限性。而伟大,则是人与动物的区别。人的伟大,不仅限于血缘和家族,人的伟大突破了局限性,能够感受到包括自己在内万民的感受,并能感同身受。我的志向不敢说有多伟大,但是我想使这里的普通百姓拥有思考的能力,拥有学习的机会,拥有选择的权利,而不只是一群只能接受埋头死干,只能忍受剥削的麻木之人。我要让他们的头颅,能够扬起来,我要让他们的双眼,能看到这朗朗苍天。也许经过你我的努力,信道的人知道自己为何而信,所信为何;而那些活着的人,也能清楚的知道自己为何而活,活着为何。这些都需要你我一步步来做,今天,我们踏出的只是第一步,以后的路,还长着呢!”

台骀想到了很多,他既愤恨人类的自私,又感慨于人类的无私。台骀被人类这个物种感动着,也深深厌恶着,他复杂而又矛盾的作为其中的一员,又深深自豪着。台骀的确纠结,简单而麻木的人不用思考太多,也许身体上再累心里都不会苦恼,但是有了思想的人往往又沉潜于对天对地对人的忧愁里难以自拔。如何选择是好呢?台骀决定把选择权交给人们自己,而自己则尽自己最大所能让他们开悟,让他们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