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过,为何当初的设想会一拖再拖?台骀虽然取得了在渤海郡的绝对主导权和显而易见的优势。但是变革这种事情上面也说的很清楚,那不是儿戏,而是你死我活的争斗。
此时社会的上层都是由一团团士家大族构成,这个年头分分钟出现四世三公。
秦朝这么强盛的帝国为何这么快陨落?那是因为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中间阶层被搞的断档了,而且秦干这个阶层干得太猛,所以全国的豪强地痞起来群殴了秦二世。所以刘邦吸取教训,一定程度上搞回了封建制。
中间层的衰落、帝制的兴盛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直到宋才算是比较干净的帝制,皇帝靠的就是科举来搭建一个官僚体系来分享权力、管理全国,从而替代了士家大族这种中间层。
台骀这次所要引导的变革,是以限制和打击豪强阶层,解放被他们藏匿的人口、圈占的土地,从而解放生产力,充实兵员、税赋为主要内容展开的。
豪强士族的发展和政府的矛盾首先表现在人口的争夺上。
这种对立在东汉初期就有表现了,有个著名的政治事件叫度田事件。
东汉初年,在农民大起义之后,土地问题稍有缓和,当时刘秀亦未想对这一问题做出解决。他于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下令各州、郡,清查人们占有田地数量和户口、年纪。这样做有两个目的:一、限制豪强大家兼并土地和奴役人口的数量;二、便于封建国家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当时,许多大地主拥有武装,号称“大姓兵长”,他们隐瞒田地和依附于他们的人口很多,反对清查。地方官吏惧怕他们,有的贪污受贿,相互勾结,任凭地主谎报;而对农民,不仅丈量土地,还把房舍、里落都作为田地丈量,以上报充数,这就给广大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刘秀以“度田不实”之罪诛杀了十几个郡太守,下令加紧度田。于是大姓兵长们就武装反抗,许多农民不明真相也加入反抗,这就是史称的“度田事件”。刘秀一再发兵镇压反抗者。“郡县追讨,到则解散,去复屯结”,度田事件表明,东汉政权建立伊始,各地豪族、郡国大姓势力仍然十分强大。
这样东汉政府依据人口依据田亩收到的徭役就要打折扣了。在建武十五年,汉武帝度田的首先任务就是检核人丁,但是很不顺利。当时人们看来,有这么一句话“小民负县官不过身死,负兵家灭门殄世。”
豪强指的是地头蛇,汉代是没有平民地主的,所以豪强实质上是地方权贵。朝廷和地方权贵历来不合,因为两者要争夺普通民众的控制权。豪强地主是地方实权派,他们往往在一县或数县内拥有强大的势力。没有他们的合作,中央和地方政府很难开展工作。
西汉中后期,土地兼并十分严重,逐步形成官僚、商人、地主三位一体的豪强地主势力。东汉政权是在豪强地主支持下建立起来的,因此,豪强地主在东汉王朝享有政治上经济上的特权。他们在政治上把持中央和地方政权,经济上兼并土地,经营庄园,渐成割据,逐渐成为名门大族。士族地主(又称世族、门阀地主)在东汉开始形成,以致后期直接干预统治阶级颁行各项法令,从制度上维护士族地主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特权。?
因为不能将东汉以及西汉分开来看,西汉末期的问题实际上是被东汉所继承了,刘秀建立东汉很大程度上是承西汉之弊并且借助了大量豪门地主的力量。因而我们可以看到在刘秀执政期间对大地主阶层的让步。东汉开国之初,耿纯、刘植等地方豪强加入了刘秀的队伍。他们都名列“云台二十八将”。刘秀丈量全国土地时,大量的地方官包庇豪强。刘秀不得不处死了十多名太守。因“度田不实”被罢官的,数量更多。可见官僚阶层与豪强关系之密切。豪强是社会中坚力量,又拥有巨大的政治影响力,朝廷特别的维护他们的利益,是很自然的。
不过,东汉对于豪强阶层,不仅是维护,也会进行限制和打击。光武帝的“度田”政策,就打击了豪强地主的利益。他们起兵反叛,被光武镇压。对于豪强这样强大的地方势力,历代王朝都是不欢迎的。西汉王朝常常对他们进行强制性迁徙。东汉时,豪强势力已成大气候。限制、打击变的困难,安抚、拉拢就成为主要手段。
台骀知道,连开创了光武中兴的千古一帝刘秀都不得不依赖门阀士族的力量取得天下,而后又不能摆脱他们的掣肘。自己想要进行的这项变革是极其伟大的,当然,也是极其危险的。但也只有这样,对台骀来说才更有意思,他想看看,如果有两千年的智慧和充足的准备,自己能否完成这个挑战。
台骀更是清楚,此变革一旦成型,自己将成为全天下豪强阶层的敌人,但是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天下与我为敌,我自不惧,更可从此绝我心底仁慈!
台骀深信,乱世之中,果决残酷的领导者,才更容易脱颖而出,如果能保证心智不迷失,就不会轻易的失败。而那些借势而起的人,终将受到所借之势的掣肘,最终不免因小失大、尾大不掉之扰。即使能度过眼前难关,也会在将来给他创造更大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