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三十八章 最后的盛宴(1 / 1)

汉末风采 老张啊 1271 字 3天前

凉州之乱到这时已经告一段落,虽然没有直接毁灭大汉王朝,但是硬生生把他拖垮,既成全了一批忠臣,又使一些武将扬名。都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董卓他把握到了。虽然很难说抓住这个机会是对还是错,他的心态历程又是怎样变化,最终他的确翻掌废立皇帝,而且给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又用遗臭万年的名声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起初,灵帝征召董卓入朝担任少府。董卓上书说:“我所统领的湟中地区的志愿附属军以及羌、胡兵都来见我,说:‘没有发给足够的粮饷,没有赏赐,妻子儿女都饥寒交迫。’把我的车子拖住,使我无法动身。这些羌、胡人都心肠险恶,很难驾驭,我不能让他们听从命令,只能先留下来进行安抚。有新的情况,再随时汇报。”朝廷无法约束董卓,到灵帝病重时,下诏任命董卓为并州牧,命令他把军队交给皇甫嵩指挥。董卓又上书说:“我得到陛下信任,掌兵达十年之久。在全军上下,久已培养起感情,他们眷恋我的恩德,愿意一朝为我效死。请求陛下准许我把这支军队带到并州,为国家守卫边疆。”皇甫嵩的从子皇甫郦向皇甫嵩建议说:“全国的军权,主要握在您和董卓手中。现在双方已结下仇怨,势必不能共存。董卓接到命令他交出军权的诏书,但他却上书请求带走军队,是违抗皇帝的诏命。他认为朝中政治混乱,所以敢于拖延时间,按兵不动,这是心怀奸诈。这两项都是不能赦免的大罪。而且他凶暴残忍,不受将士拥戴。您现在身为元帅,倚仗国威去讨伐他,对上表示您的忠义,又为下边消除一个祸害,无往不利。”皇甫嵩说:“尽管董卓违抗诏命有罪,但不得朝廷批准,就擅自讨伐他,也有罪,不如公开奏报这件事,由朝廷来裁决。”于是,上书奏明。灵帝下诏责备董卓,董卓仍不肯服从,把军队驻扎在河东郡,以观察时局变化。历史的车轮就这样差点走上另一条道路。

何进召董卓率军到洛阳来。侍御史郑泰劝谏说:“董卓为人强悍,不讲仁义,又贪得无厌。假如朝廷依靠他的支持,授以兵权,他将为所欲为,必然会威胁到朝廷的安全。您作为皇帝国戚,掌握国家大权,可以依照本意独断独行,惩治那些罪人,实在不应该依靠董卓作为外援!而且事情拖得太久,就会起变化,先前窦武之事的教训并不久远,应该赶快决断。”尚书卢植也认为不应当召董卓,何进一心想着借刀杀人,犹如被鬼迷住了心窍,都不接受。郑泰于是辞职而去,告诉荀攸说:“何进是个不容易辅佐的人。”

何进一方面小心翼翼,另一方面又心存幻想,自以为不得不稳中求胜,非要做的面面俱到。何进的僚属王匡(字公节)与骑都尉鲍信(字允诚)都是泰山人(今山东新泰附近),何进让他们回乡去召募军队,又召东郡太守桥瑁(字元伟,睢阳人,桥玄族子)屯兵睢阳(今河南商丘),让武猛都尉丁原率领数千人进军河内郡,焚烧黄河的孟津渡口,火光直照到洛阳城中,带兵到洛阳诛杀宦官,但事情被何皇后制止,转拜丁原为执金吾。所做的这一系列毫无串联的行动都以消灭宦官作为口号。

灵帝死亡的消息传来,眼看朝堂的混乱,中原的疲敝,董卓的心态早已发生微妙的变化,此刻正好接到何进召他进京的命令,欣喜若狂,准备立刻上路出发。董卓的女婿李儒劝他说:“如今您虽然已经得到朝廷的诏令,但是外人知道这个诏令的人并不多,急切间起兵往洛阳进发,容易被人误会。为何不差人上表,名正言顺,大事可图。”于是董卓在行军的同时又上书说:“中常侍张让等人,利用得到皇帝宠幸之机,扰乱天下。我曾听说,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疮痈溃烂虽然疼痛,但胜于向内侵蚀脏腑。从前赵鞅统率晋阳的军队来清除君王身边的恶人,如今我则敲响钟鼓到洛阳来,请求逮捕张让等人,以清除奸邪!”

太后仍然不答应,但是却无力阻挡西凉骑兵的脚步,这个上书只是做个样子给人看罢了。

何进之弟何苗是一个知恩图报、心中常怀感激的人,他对何进说:“我们当初一起从南阳来,出身贫贱,都是依靠宦官的扶助,才有今天的富贵。国家大事,又谈何容易,覆水难收,应该多加考虑,应暂且与宦官们和解。”董卓到渑池(今三门峡渑池)时,何进更加犹豫不决,派谏议大夫种邵(字申甫)拿着皇帝诏书去阻止董卓。董卓不接受诏命,一直进军到河南,种邵迎接慰劳他的军队,并劝令他退军。董卓疑心洛阳政局已发生变动,命部下用武器威胁种邵。种邵大怒,用皇帝的名义叱责他们,士兵都害怕地散开。于是种邵上前当面责问董卓,董卓理屈辞穷,只好撤军回到夕阳亭(亭名,今洛阳市西)。种邵,是东汉名臣司徒种暠(字景伯,洛阳人)的孙子,司空种拂(字颖伯)的儿子。

袁绍看到丁原进攻宦官被何太后阻止,安插在何进身边的亲信又把何苗的话告诉了袁绍,而且进京的董卓又被阻挡在丽景门外。袁绍怕何进改变主意,纵容、联合宦官对他以及那些积极谋除宦官的大臣不利,便威胁他说:“矛盾已经形成,行动迹象已经显露,将军还想等待什么,而不早作决断?事情拖得太久会发生变化,就要重演窦武被害的惨剧了!”何进于是任命袁绍为司隶校尉,假节,有不经请示就逮捕或处死罪犯的权力,又任命从事中郎王允为河南尹。袁绍命属下的方略武吏去侦察宦官动静,又催促董卓等人,让他们派驿使紧急上奏,在奏章上声称要进军到平乐观(丽景门外)。于是何太后大为恐惧,把中常侍、小黄门等宦官都罢免回家,只留下一些何进所亲信的人守在宫中。诸常侍、小黄门都去向何进请罪,表示一切听从他的处置。何进虽曾是屠夫,但心中常怀善念,不忍下手,又不愿得罪他们,于是摆出一副仁慈的嘴脸对他们说道:“天下动荡不定,只是由于厌恨你们。如今董卓马上就要来了,他肯定不会像我一样对你们有情有义,你们为什么还不早日各自回到自己的封国去!”袁绍劝何进乘此机会一网打尽,以至再三申明理由,但何进不许。袁绍当机立断,又用公文通知各州、郡官府,假借何进的名义,要各地逮捕宦官们的亲属。

何进的密谋因时间太长,泄露了不少。宦官们感到恐惧,却又不甘心,于是聚集到一起进行谋划。这些专权的宦官把底层的百姓逼迫的举行大大小小的起义,又谋害一个个正直有为的大臣,他们并不满足,他们要彻底把汉朝推进火炕,才肯罢休。这群宦官不仅仅是为了活命,更是不舍得放弃手中那灼热的权利,最终他们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所有的宦官不得不陪同他们一起共享最后那激动人心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