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让的儿媳是何太后的妹妹,张让向她叩头请求说:“我现在犯下罪责,理应全家回到家乡。想到我家几代蒙受皇恩,如今要远离宫殿,心中恋恋不舍。我愿再入宫侍候一次,得以暂时见到太后,趋承颜色,然后退到沟壑,死也没有遗恨了!”这位儿媳向母亲舞阳君说情,舞阳君又入宫向何太后说情。于是何太后下诏,让诸常侍全都重新入宫服侍。
八月下旬,张让说服何太后同胞弟车骑将军何苗,决定谋害异母兄长何进于宫内,以保全双方利益。于是传何太后旨意召见何进,何进不疑有他,欣然前往。待进得宫中,立即被数十名宦官手持兵器包围,张让等人责问何进说:“天下大乱,也不单是我们宦官的罪过。先帝曾经跟太后生气,几乎废黜太后,我们流着泪进行解救,各人都献出家财千万作为礼物,使先帝缓和下来,只是要托身于你的门下罢了。如今你竟想把我们杀死灭族,不也太过分了吗!现在连你的亲人都决定要舍弃你,你确实是该死!”于是尚方监渠穆拔出剑来,在喜德殿前杀死何进。
一代屠夫大将军,还未来得及有所作为,还未来得及获得美名,就这样死掉了。后人总有好事者,喜好评说,有唐才子王勃认为:“向使何进纳公业之言而不追董卓,郭汜弃文和之策而不报王允,则东京焚如之祸,关右乱麻之尸,何由而兴哉?至使乘舆蒙尘于河上,天子露宿于曹阳,百官饥死于墙壁,六宫流离于道路,盖由何公之不明,贾诩之言过也。”
又有毛宗岗作《三国志通俗演义》认为:“西汉则外戚盛于宦官,东汉则宦官盛于外戚。惟其外戚盛也,故初则产、录几危汉祚,后则王莽遂移汉鼎。而宦官如弘恭、石显辈,虽尝擅权,未至如东汉之横。是西汉之亡,亡于外戚也。若东汉则不然,外戚与宦官迭为消长。而以宦官图外戚,则常胜,如郑众之杀窦宪、单超之杀梁冀是也。以外戚图宦官,则常不胜,如窦武见杀于前,而何进复见杀于后是也。是东汉之亡,亡于宦竖也。然窦武不胜,止于身死;何进不胜,遂以亡国。何也?曰:召外兵之故也。外戚图之而不胜,至召外兵以胜之,而前门拒虎,后门进狼,国于是乎非君之国矣。乱汉者,宦竖也。亡汉者,外镇也。而召外镇者,外戚也。然则谓东汉之亡,亦亡于外戚,可也。”
正所谓如若寒冬,则春花不开,如若炎夏,则冰雪自无。正是朝廷的庸懦浑噩,才为这些社稷的败类提供滋生的温床,如果政令清明,从一开始就打击腐败和专权的宦官、外戚,那么他们就不会发展到尾大不掉的地步。对于家天下的王朝和追逐权利及财富的人的本性来说,这一切都是不可避免的,这便是因果循环,轮回不爽。
杀死何进后,张让、段珪等写下诏书,任命前太尉樊陵为司隶校尉,少府许相为河南尹。
樊陵,字德云,南阳鲁阳(今平顶山鲁山县)人。首先,樊陵是著名隐士樊英(字季齐)的孙子。当年汉顺帝征召樊英入朝,樊英不肯屈服与汉顺帝在殿上当场争执。顺帝发怒,对樊英说:“朕可以让你活,也可以杀掉你;能使你显贵,也可使你低贱;能使你富足,也能使你贫困。你为什么轻慢朕的命令?”樊英说:“臣接受的是天命。活着过完一生,是天命;死了没有过完一生,也是天命。陛下怎么能够使臣活,又怎么能够决定掉臣的死!臣看见残暴的君主就像见到仇敌,站在暴君的朝堂上犹还不肯,怎么能够使臣显贵呢?臣虽然身为平民,住在陋室,却怡然自得,无异于皇帝之尊向,又怎么能够使臣低贱呢?陛下怎么能够使臣显贵,使臣低贱!不合礼义的俸禄,即使非常优厚我也不接受;如果能实现我的志向,即使是粗陋的饮食也不厌弃。陛下怎么能使我富贵,怎么能使我贫穷呢!”汉顺帝终归与桓帝、灵帝不同,是饱受过磨难的明君,他一改容颜礼待樊英,终于把他留在了朝中。
但是到了樊陵一代就不同了。王甫、曹节、张让等宦官先后擅权,樊陵要想在仕途上有所作为就必须要巴结宦官,所以樊陵向命运屈服了。另外他也花钱买官,代替了曹操父亲曹嵩担任了太尉一职。不过花钱买的官终究不长久,仅仅一个月后他就被罢免,他也是东汉历史上担任三公时间最短的人!
樊陵为何会被宦官突然任命为司隶校尉(朝会时和尚书令、御史中丞一起都有专席,当时有“三独坐”之称。东汉时司隶校尉常常劾奏三公等尊官,故为百僚所畏惮。司隶校尉对京师地区的督察也有所加强,京师七郡称为司隶部,成为十三州之一)呢?诚然,苍蝇不叮无缝蛋,这是因为樊陵与宦官关系亲密的原因啊!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樊陵还是一个爱民的好官,樊陵在担任京兆尹的时候做了一件大好事。他在京兆阳陵县修建了泾河渠,这条渠被后人称为——樊公渠。
这个水利工程井然有条,是东汉末年贪风日盛的情形下少有的一件造福百姓的工程。名士蔡邕在看到这个工程后对樊陵大加赞赏,并写下了《樊惠渠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