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七十一章 辽东霸王公孙度(1 / 1)

汉末风采 老张啊 961 字 3天前

踏着他那双走遍山川的布履,迎着凛冽的风,带着心中渐消的痛,台骀的脚步迎来了洁白的雪。当双脚踏在雪地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时,台骀意识到匆匆间又是一个年头了,而这么多年,自己竟然没有静下心来好好看看这个世界的风景,没有好好欣赏欣赏这银装素裹的世界。除了和卫思芸在一起时,还能纵情山水,其他空余时间,都不知所忙为何。

继续西行,凛冽的寒风挟着漫天白雪刺痛着台骀的双眼,让他举步维艰。朔风如嘶,雪似沙石,天空高远,不见一只飞鸟;大地空旷,难寻半点绿色。放眼望去,天幕四垂,几丛枯死的草木迎风叹息。这样恶劣的环境竟然是先渤海郡一步成为天下最安稳的地方,吸引了无数人逃难至此。

由于董卓掌控朝廷,往四方选派官吏,中郎将徐荣便向董卓推荐同郡人、前冀州刺史公孙度,董卓任命他为辽东郡太守。

公孙度,字升济,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人,少随父迁居玄菟郡(今朝鲜咸镜道一带)。公孙度的父亲公孙延,逃官到了玄菟郡,而公孙度却做了郡吏。当时玄菟太守公孙琙的儿子公孙豹年方十八,但却早折了。公孙度少时也叫公孙豹,又与公孙琙的儿子年龄相仿,公孙琙一见到他,就很喜爱他,送他去学习,并为他娶了妻。后来又向别人举荐,让他担任尚书郎,后来又升任为冀州刺史,但因谣言,旋即被罢免。同乡徐荣是董卓手下的中郎将,他推荐公孙度做了辽东太守。但因公孙度是从玄菟郡的小官吏发迹的,所以辽东郡的人都很瞧不起他。

公孙度喜怒无常,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而排除异己。在这之前,辽东属国的公孙昭为镇守襄平的县令,他让公孙度的儿子公孙康担任伍长。公孙度一上任,就将公孙昭抓了起来,在襄平市中将其鞭打而死。郡中豪门望族如田韶等家,与他无怨无仇,却都被他找借口杀了。被他弄得家破人亡的,有一百多家,郡中人个个惊恐万状。他又东征高句骊,西征乌丸,威震海外。190年时,公孙度得知中原一带正处于动乱之中,便对亲信官吏柳毅、阳仪等说:“汉朝的统治将要完结,我要和你们一同建立起一个王国。”

当时襄平县延里祀社神的地方长了一块大石头,长一丈多,下面有三块小石头做它的足。有人对公孙度说:“这块石头的形状与汉宣帝的皇冠相似,它所在的延里,又与你父亲的名字相同。社是祀土地神的地方,表明您应该拥有天下的土地,而有三公作为辅佐。”公孙度更加高兴。

原河内太守李敏,在郡中知名度很高,他反对公孙度的所作所为,又惟恐公孙度加害自己,于是带领全家迁居到了一处海岛。公孙度得知后,大为恼怒,掘开李敏父亲的坟,打开棺材焚烧尸体,又诛灭了李氏宗族。

公孙度分辽东郡为辽西和中辽两郡,分设太守之职,渡海收取青州的东莱各县,设营州刺史;自封为辽东侯、平州牧,追封其父公孙延为建义侯。为汉朝的两位祖先立庙宇,按照古制在襄平城南设坛,在郊外祭祀天地,亲耕藉田,治理军队,出行时坐着皇帝才能坐的銮驾,帽子上悬垂着九条玉串,以头戴旄帽的骑兵为羽林军。

东汉末年,中土动乱,由于公孙度的锐意进取和苦心经营,使辽东地区独树一帜,获得了暂时的安宁。公孙度的声威远传海外,中原地区人士为了躲避战乱纷纷归附他,于是辽东成为一个重要的流民集聚地。

流寓辽东之人口,不仅有数量颇多之下层移民,而且有一批“越海避难”的山东儒学名士,如邴原、管宁等,皆为汉末之际的精英人物。他们在辽东,与割据统治者公孙度父子保持距离,不屈从,坚守士人的严正立场,主要致力于儒学教育,推动当地社会风俗的变革,从而在乱局中承担起自身的文化使命。

台骀也是久闻辽东三龙的名声,对这几人也颇为关注,只可惜一直没有来得及跟他们接触,此行正恰,会一会这辽东三贤。

管宁,字幼安,北海郡朱虚县(今山东省安丘、临朐东南)人。与华歆(字子鱼,平原高唐人)、邴原并称为“一龙”。管宁少年时与华歆是朋友,曾一起锄菜,看到地上有一块黄金,管宁继续挥锄不止,视黄金如同瓦砾,华歆却将黄金拾起后又扔掉。人们从这件事上判断出他们二人的优劣。

汉末天下大乱以后,管宁听说辽东太守公孙度在海外推行政令,就与邴原及平原人王烈等到辽东。

管宁、邴原都以节操高尚而闻名于世,公孙度听说他们来到辽东,便准备宾馆,迎候二人。管宁见过公孙度,只谈儒家经典而不语世事,之后就在山谷中修建小屋。

当时渡海避难的人大多住在郡的南部,而唯独管宁住在北郊,表示他不想返回家乡。后来人们渐渐地在他的周围落户。不过一个月,就形成了村庄。管宁就开始做讲解《诗经》、《书经》,谈祭礼、整治威仪、陈明礼让等教化工作,只会见学者,不见其他的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