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五百零七章 寄奴亦成少数派(1 / 1)

刘裕轻轻地叹了口气:“这算是杀人立威吗?我当时诛灭王愉等家族时,可不是为了立威,而只是想为停云兄弟一家人报仇而已,现在想来,可能也有些冲动,毕竟,没有经过国法的审判。”

何无忌微微一笑:“你没有经过国法审判只是为了给希乐一个面子,不扯出刘婷云罢了,寄奴,咱们兄弟就不说这些了。如果这些人罪该万死,那用什么罪名杀,还重要吗?何况这回殷仲文的事,可不是什么要给他罗织罪名吧,他进献礼乐给臣子,就是图谋不轨的谋逆之举,你当时就可以斩了他!”

刘裕的眉头一皱:“话虽如此,但要是真的下手,还是太过了点,毕竟,没有明确的证据,就要以谋反罪杀人。这样做,有违道义。也会在世家高门之间引起很多不安。”

何无忌叹了口气:“寄奴啊,你这个人最大的问题就是太讲原则,缺乏变通,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这次的事,恐怕跟陶渊明从你这里离开一样,都是那些想夺回权力的世家高门或者是黑手党之类的组织,对我们的攻击和试探。如果你当时收下了曲谱,那必然会和我跟希乐产生矛盾,如果你象现在这样只赶走殷仲文,而不对他进行追责,那世家们会以为,你其实是心有异志的,只是不想一下子表现出来,还要进行试探,那接下来,对你劝进的人会源源不断,你明白吗?”

刘裕咬了咬牙:“来一个我赶走一个,如果真的话说得露骨了,再按国法处置,不可以吗?殷仲文现在只是献了一个家传的上古曲谱,靠这个就杀他,也于法不合啊。”

何无忌沉声道:“那以前黑手党历次出手坑害我们的时候,何时讲过法理?桓玄执政,屠杀我们北府兄弟的时候,他甚至可以名正言顺地发明出新法出来。就是你杀王愉全家的时候,给他们扣上了谋反的罪名,难道那些谋反的证据,不是你安上去的吗?”

刘裕半晌无语,久久,才叹道:“无忌,你是不是已经和希乐商量好了,一定要对殷仲文下手?”

何无忌点了点头:“不错,希乐带我去简静寺时,已经说得很清楚了,这个人原来是对着刘婷云极尽奉承之事,可是等桓楚灭亡后,他马上就转向了王皇后,在你这里碰了壁后,又去简静寺会见贵妇,不管是谢夫人还是王皇后,他要做的恐怕不止是寻求保护或者是请人求情,而是想挑拨两个女人之间的关系,引发你和刘毅新一轮的冲突,其心可诛,这样的人,你还能留吗?”

刘裕的眼中光芒闪闪,没有回话。

何无忌继续开口道:“你接下来是要北伐的,到时候我出镇在外,阿寿远在西蜀,希乐恐怕也会镇守荆州或者是豫州,我们北府兄弟都在外面,建康城又会成为世家大族的天下,要是他们在后面发难,克扣军粮,或者是发动政变,控制皇帝,以及我们将士们的家属,那你怎么办?关羽失荆州的一幕,怕是会重演吧。”

刘裕咬了咬牙:“不用再说了。其实这事从头到尾,就是希乐想要殷仲文的命,对不对,或者说,是他的好老婆,见不得殷仲文去巴结妙音和谢夫人!”

何无忌冷笑道:“是又如何,我也同意他的看法。这次他这样羞辱我,他眼里根本没有你我,而他的背后,有人指使,如果对此事不坚决回击,我们京八三巨的分裂,就在眼前,而他们会分别支持我们中的某一方,把内斗弄得越来越大,越来越不可收拾。你想看到这样的结果吗?”

刘裕叹了口气:“按京八三巨头的规矩,你们两个已经一致了,那还要来找我做什么,直接亮出观点,我就算不同意,也只能服从。”

何无忌笑着拉住了刘裕的手:“希乐倒是这么想的,但我不这样看,不管怎么说,我们是同生共死的兄弟,有事一起商量,不要弄得两个人故意针对另一人,老实说,上次你把阿寿的兵马交给我,也没跟希乐商量,这事对他的刺激很大,也许,你跟他现在闹成这样,就是这种重重误会使然。”

刘裕微微一笑:“有你这样的兄弟,真好。我知道,你这回前来,也是想调和我们的关系,弥补我们兄弟们这些年因为分离而产生的一些误会。不过,刘婷云的事情,恐怕不是能轻易解决的。”

何无忌勾了勾嘴角:“这个事不说了,希乐好像很喜欢这个女人,不允许别人动她,此事也只能从长计议,以后你也别主动提要希乐清理掉她的事情,以免激化矛盾。不管怎么说,殷仲文在刘婷云和王妙音之间挑唆,是个非常危险的信号,女人做不到我们男人这样的心胸和理性,早点除掉他,也是表明个态度。”

刘裕的眉头一皱:“那用什么罪名来除掉他呢?”

何无忌正色道:“最近刘怀肃不是平定了桓仙客等人在江夏一带的作乱嘛,就说从叛军那里缴获了一些殷仲文通敌的信件,此事交给我府中的文人来做,他们能把证据做实,你就不用多管了,后面只要证据呈上,你只需要点头同意拿下殷仲文审讯,希乐那里,有一万种办法让他认罪,你懂的。”

刘裕叹了口气:“既然你们已经决定了,我也不能阻止,只是我必须要说一句,这次是殷仲文起异心在先,杀了也就杀了,以后如果要用这招陷害忠良,制造冤案,我就算跟你们翻脸反目,也在所不惜!”

何无忌哈哈一笑:“放心,我们不是这样的人,这些手段,只针对敌人,不针对朋友和好人。那好,这事就议到这里了,接下来,我要跟你谈另外一件事,这也是我这回没叫上希乐的原因。我想正式地请你把怀肃调离江夏,回到建康。不知道这个要求,你能满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