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3章 轻重戊论(求月票)(1 / 1)

自从吃了第一块鸭肉,几人胃口大开,再配上这爽口的啤酒,根本就停不下来,一杯接着一杯,畅所欲言,快活极了。

与此同时,他们也深刻的体会到了这天下无双的副作用,那就是肚涨尿多,没过一会儿,几人就接连上了两三趟茅房,稍觉有些累人,于是开始了中场休息。然而,这种新式的天下无双为何如此特别,也引起宋徽宗等人好奇。宋徽宗问道:“李奇,你这种天下无双是用什么酿造的?”

李奇笑道:“其余的倒也差不多,关键是添加了一种特殊的材料,就是忽布。”

“忽布?”

蔡京惊讶道:“那不是一种药材么,也能酿酒?”

李奇点点头道:“不错,我也是无意间发现的。”

李邦彦呵呵道:“此酒一出,你们醉仙居定会大赚特赚呀。”

梁师成听得两眼发亮。

李奇摇摇头,低调道:“左相有所不知呀,这酒虽好,可是忽布有限,再卖得好,也赚不了太多。”

蔡京呵呵道:“这有何难,你多种点不就是了。”

李奇微微一笑,道:“其实我不打算在国内中,而是放到西夏去种。”

“什么?”

几人同时惊呼一声。

宋徽宗忙问道:“这是为何?”

李奇笑道:“其一,据我观察,西夏比较适合种植这忽布,其二,呵呵,大官人,你可还记得《管子》那篇轻重戊?”

蔡京双目一睁,似乎明白了什么,道:“你说的莫不是鲁梁之谋、莱苣之谋、白鹿之谋。”

宋徽宗昏归昏,但可是饱读诗书呀,道:“当初齐国为了削弱鲁国和梁国,故意以高价收买两国的绨;为削弱莱国和苣国,故意以高价购买两国的柴;为了削弱代国和楚国,故意以高价购买代国的狐白之皮和楚国的活鹿。这样,鲁、梁、莱、苣、代、楚等国君民果然大上其当,纷纷放弃农耕而去织绨、砍柴、猎狐、畋鹿,而齐国却趁机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增加国家和百姓的粮食储量。过了一段时间后,齐国停止购买对方货物,同时实行闭关,不卖给对方粮食,这样,各国粮价暴涨,齐国的粮价却非常低廉,于是,大量民众投奔到齐国,各国国力大为削弱,最后不得不向齐国表示臣服,齐桓公也因此成为一代霸主。”

这篇言论在后世的经济界也堪称经典,李奇是学经济的,自然也听过,点头笑道:“不错,其实我大宋也可以效仿此法,将此作为暂时对周边国家的策略,慢慢削弱他们的国力,令其臣服。而且我大宋还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那就是货币,我大宋货币也正是他们所需要的,若是他们见此物能够换取很多的货币,定会上当。”

几人听罢,登时陷入了沉思当中。

蔡京捋了捋胡须,点点道:“西夏的农业一直不如我国,每年都得从我大宋购买粮食,倘若他们还大规模的种植忽布,那么---。”

说到此处,他双目掠过一道精芒。

李奇笑了笑,道:“民以食为天,也就是说粮食就是国家的根本,倘若我们握住了其它国家的粮食,那么就等于握住他们的命脉,到时别说臣服了,咱们搓圆捏扁都行,只要开心就好。”

李邦彦笑道:“此法好像真的可行。”

蔡京立刻抓到了重点,点头道:“是绝对可行。”他可非无能之辈,他之所以被称为奸臣,不是因为他昏庸无道,恰恰是因为他太精明了,他的变法虽然于民不利,但他也不打算富民,他的目的还是取悦宋徽宗,赚钱给宋徽宗,他也办到了,只不过这只是杀鸡取卵罢了。

宋徽宗是一个好大喜功的皇帝,他当然羡慕齐桓公那一种霸主的地位,忙问道:“李奇,你快详细与我等说说。”

“是。”李奇点头笑道:“方才左相也说了,这种天下无双想大卖,绝非纸上谈兵,而且天下无双在其它国家也深受喜爱,总而言之,天下独此一家,不愁卖不出去,哪怕是西夏全国都种植忽布,我也敢照单全收,而且我还能给他们一个非常好的价格,因为天下无双卖的可也不便宜。假如我国鼓励进口忽布,他们就能利用忽布光明正大的换回我大宋货币,到时他们定然鼓励农民种植忽布,等忽布送来,我酿造成酒卖向全国各地,这货币等于又回来了。而西夏的地主们见忽布如此赚钱,肯定会一步步的削减田地,增加忽布的种植数量,如此一来他们的国力必定削弱。”

蔡京道:“可是若想成功的话,我大宋也必须对外出售粮食。”

李奇笑道:“太师说的是,但是可以换一种说法,叫做粮食侵略。”

“粮食侵略?”宋徽宗惊讶道。

李奇点头道:“粮食侵略,不禁能达到让四方臣服的效果,还能改变我大宋粮商屯粮估价的状况。”

蔡京道:“这跟粮商有何关系?”

李奇呵呵道:“我大宋土地肥袄,乃是世界第一农业大国,这就是我的优势,出现粮食短缺的现象实乃不该。”

宋徽宗一听,面色稍显不悦了,你这么说,不就是说这都是我的错。

善于察言观色的梁师成忙道:“此话可不能这么说,打战自然要耗费粮食,另外还有天灾,这都是无法预料的。”

“太尉说的不错,李奇言语不当,恕罪,恕罪。”李奇也反应了过来,赶紧绕开这话题,接着道:“作为一个粮商而言,他囤货居奇,这无可厚非,但是这粮食不同于一般的商品,可是关乎性命,你对待自己的百姓如此之恨,那可就说不过去,而且,有道是,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这很矛盾,若要解决,必须得将这种情况转移到外国去,囤积外国的粮食,炒卖外国的粮食,在我大宋和其它国家丰收的时候,朝廷加紧储备的同时,也可以鼓励商人购买农民的粮食,一来可以保证谷不贱卖,二来若是我国哪里发生了灾难,就可以从容不迫的去赈灾,三来,一旦其它国家爆发粮食危机,这价格可就咱们说了算,那些粮商爱炒多高都行,这样那些大地主就不会反对朝廷的新政策,赚谁的钱不是赚了,况且赚其它国家的钱不是更爽一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