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洛阳城里春光好(1 / 1)

沧澜仙图 洛水忆浮生 2112 字 12小时前

次日大早,方易之带着何安、范大志继续赶路。方易之说伊阙县城距离京都洛阳城还有六七十里,翻过龙门山,傍晚时分就能赶到。想来此时京都洛阳城应该已是人山人海,知行院入门子弟测试即将开始,必定汇集了天下英才。

方易之又雇了一辆骡车,载着两人顺着山道爬上龙门山。龙门山位于京都洛阳南郊,是拱卫帝京的天然门户,因东边香山和龙门山两山对峙,伊水河切谷中流,使河谷两岸崖石壁立,形似天然门阙。

山势并不陡峭,山中常年有人行走,山路宽阔已可行车。方易之执鞭坐在车辕处,何安与范大志坐在后面,两人看着龙门两山翠柏成林,郁郁葱葱,伊水清澈,游鱼可数,绿柳夹岸。无数泉水自山下石罅中进出,千态万状,蔚为奇观,真是山河壮丽,风景绝佳。

前朝有大诗人曾说:“洛都之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天下山色之美,有各种类型,有各种风格,龙门山色的绮丽之美,就像一幅山水画,碧波连连,有声有色。

所谓:“伊水摇镜光,纤鳞如不隔。千龛道傍古,一鸟沙上白!”何安与范大志看的心旷神怡,想不到未到帝都,一路上竟有如此美景!

三人自龙门山上走下,太阳已经偏西,极目远眺,山下宏大的城郭已隐约可见。

方易之驾着骡车驶入官道,逐渐汇入来来往往的人流中。夕阳西下,三人过了定鼎桥,终于抵达洛阳城。

何安和范大志从小在村子里长大,昨天刚见识过伊阙县城的繁华,今日看到京都洛阳城的定鼎门更是震撼不已。

巍峨的城门高耸入云,门楼、朵楼、阙楼及其相互之间的廊庑连为一体的“门”字形巨大建筑群,规模恢弘,气势壮观。

城门下站着两队持戟披甲的士兵,门口还有几个士兵盘查进出城的人员,负责验看路引,通关文书等。

进了城里,里面道路宽广,街边店铺林立,行人如织。有牵着骆驼的波斯人,金发碧眼的普罗人,满脸大胡子卖芝麻胡饼的龟滋人,蒙着头巾全身裹在袍子里的大食人,还有身形魁梧彪悍的回鹘人,各种各样的人汇集在一起,自然又充满和谐,不由让人感慨这真是一座伟大的城市。这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国泰民安的太平盛世,大陈帝国,引得八方来贺。

骡车被挤在人堆里,亦步亦趋地向前挪动。方易之风轻云淡的告诉何安与范大志,这里人还不算多,到了知行院那才叫热闹呢。每年的这时候,梦想进入知行院学习的学子们会从全国各地赶来,知行院常被围得水泄不通,那景色才叫壮观。

骡车艰难的挤出人群,驶过朱雀大街,终于到了知行院。

方易之跳下骡车,疑惑地望向四周,只见知行院门口稀稀落落的只有十几个人,负责登记的教习老师比参加测试考试的学生都多。

往年知行院招选弟子的时候,周边客栈可是天天爆满,门口拥堵得需要多名教习老师来维持秩序。就连附近崇文坊的居民们也是一家老小齐上阵,于偏僻处两丈帷幔一围,中间一只恭桶,专门解决考生上茅房难的问题。进去一次不论大小解,收一个铜板,据说有些人家赚的盆满钵满,已在民间传为笑谈。

今年竟然门可罗雀,难道是出了什么问题?

方易之让负责接待的教习招呼何安和范大志登记安排住处,急匆匆地去找老师文院院首魏知临。

知行院内一个古古香色的小院,南墙根下几根萧瑟的秋竹,西墙边两株郁郁葱葱的青松,北檐下十几盆含苞待放的秋菊,院子中央满树红枣,累累将收。

魏知临坐在松下,他大约四五十岁年纪,头戴逍遥巾,蚕眉凤眼三缕长须,生的仪表不俗,穿着宽大的儒服,举手投足间气度雍容。

石桌上沏好了茶,魏知临示意方易之自取饮茶。他看着这个弟子,方易之天赋是有,虽然算不上绝顶,但此子心志沉稳,临危不乱,不攀权贵,对人平和,有君子之度,这是他从数千人中收为弟子的原因。

魏知临边饮茶边告诉方易之情况。就在月余前范阳郡崔家老太公提议筹建龙门书院,书院一应用度皆由崔家自行承担,皇上已经恩准并亲自题字。

崔老太公又筹措粮草八十万担,全部捐赠给朝廷,皇上龙颜大悦,传圣谕嘉奖范阳郡崔氏一族。并言凡龙门书院子弟日后入仕、从军,皆与知行院弟子同等待遇。

崔家如今已汇集许多本族优秀子弟,同时还传檄天下,吸引了大批青年才俊报考龙门书院,所以知行院不似往年那般喧闹了。

方易之何等睿智,听老师讲完,饮了一口茶道:“范阳郡崔家这一连串的运作,显然精心筹划已久。一介豪绅巨贾能插手国事,背后显然是有人支持。皇上这是……要对咱们知行院下手了?”

魏知临点头道:“十年前,先帝猝然驾崩,西凉进犯,东扬建国,大皇子不幸遇刺,内外忧患之下,院长拥立二皇子继位。虽说院长不理朝政,但二皇子毕竟年轻,很多事情都要请教院长的。十年了……二皇子终究是皇上,现在的朝堂要员,一半是追随先帝成就大业的功勋元老,还有一些是知行院的弟子,他们都是推崇院长先生的。皇上这是要拉上范阳郡崔家,培养自己的势力了。”

他顿了顿又语重心长道:“易之,你记住,不管朝堂风雨如何变幻,我们知行院要恪守本心。院长先生曾说,君子之学,唯求其是。这求是二字,颇堪咀嚼。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方易之惕然顿首,抱拳道:“弟子谨记老师教诲!”

告别老师后,方易之又到知行院安排考生的客栈,叮嘱何安、范大志两人安心在此居住,知行院入门子弟测试即将开始,每日好生温习功课,将来正式成为知行院弟子,你们将会看到另一个世界。

何安虽然和范大志一样,也不太明白方易之所讲的另一个世界是什么意思,但方易之走后,他还是拿出几卷书开始埋头学习。

范大志坐在榻上,一会如老僧入定,一会又在榻上翻个跟头,一会又扯着嗓子学两声猫叫,看何安丝毫不为所动,懒洋洋道:“小安呀,别看了,你都看不下十遍了吧,不是都会了么?这京都帝胄,花花世界……那个……花好月圆的,你就没想想……咱们一起去……干点啥事?”

何安白他了一眼,淡然道:“我叔临走前,把、、又注释了一些,我再揣摩一下!你别来烦我!”

范大志安静了一会,也拿起一本书,只看了片刻,又放下道:“小安,你饿不饿?”

看何安并不理会自己,又百无聊赖地伸个懒腰,在榻上翻来覆去打滚道:“天将降大任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嗯?小安,你听——什么声音?”

何安听他说的郑重其事,不由侧耳倾听,一个悠扬狭促的声音响起,却是这货放了一个荡气回肠的响屁。

“你滚出去!”何安掩鼻笑骂道。

范大志凑过来嬉皮笑脸地拉着何安,摇头晃脑学着方易之的口气道:“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走啦……走啦……我们出去逛逛!快走,我的肚子已经饿的咕咕叫了。”何安无奈,只好随他一起出门。

大陈帝国建都洛阳已有十余年,十年间对外无战事,朝臣廉洁、风调雨顺,繁华空前。

何安与范大志沿着朱雀大街,一路前行走到定鼎大街,入眼是楼台轩榭,灯火璀璨,街上行人熙熙攘攘,雕车宝马络绎不绝,果然是帝都繁华,富庶天下。

两人走到一座红楼会馆前,只见门楼两侧上挑着硕大的红色灯笼,照的斗檐金碧辉煌,抬头迎面看见一个赤金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芙蓉阁”。

很多衣着华贵之人出入往来,两人凑近了看,里面竟是偌大的地方,两边是抄手游廊,当中是穿堂,地上还放着一个紫檀架子大插屏,转过插屏,是三层小楼。

处处雕梁画栋,穿山游廊,厢房灯光旖旎,廊下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台矶之上,坐有许多穿红着绿的俏丽女子。

院中随处可见树木,假山流水,造型别致,美轮美奂。楼上隐约还有许多花枝招展的女子迎来送往,幽香扑面。

何安与范大志看的暗自咂舌,想不到帝都的饭馆竟然富丽堂皇如斯。

两人走到这里,腹中不由有些饥饿,范大志暗自捏了捏囊中银两,得意的对何安道:“小安,第一次来这么高档的地方吧,不要露怯,本公子有的是钱,今天我请你吃顿好的,我可是足足带了二两银子呢!”

何安笑道:“说的好像你经常来似的,这地方确实漂亮,饭菜价格也肯定不便宜。咱们银两不多,虽然知行院学习住宿不收费用,但平时吃饭琐碎用度也不少呢,你省着点花销,等将来回去时给你爹买点东西,走吧,咱们换一家。”

范大志嘿嘿一笑道:“我爹担心的是我在外面有没有吃饱……”他话没说完,一只修长白净的手掌搭在他肩头,范大志扭头一看,一个描鬓画眉,满脸厚厚脂粉的绿衣女子亲昵地揽着自己道:“公子,系来乞饭地?”

她说话卷舌,发音不甚标准,何安听的眉头一皱,范大志被她靠近,登时有些手足无措。

那女子又问范大志道:“公子系饭?”

范大志愕然,悄声对何安道:“她怎么知道我姓范?”

何安啼笑皆非,正准备答话,旁边又走来一个红衣女子,这女子看到范大志头戴幞头身着长衫,猜想一定是外地进京参加测试的学子。

她亲热地围了上来,一番从上到下地打量后,开口道:“两位公子一定刚到京城,啧啧啧,这位公子^_^,胸怀……大志!”

“唉!”范大志随口答应道,随即疑惑地小声问何安:“她竟然知道我的名字?她怎么会知道我叫大志?”

那红衣女子又热情地说道:“两位公子是来喝酒还是听曲儿?一楼雅间我们姐妹可以作陪,公子若是想上二楼……”

范大志看着她脸上脂粉堆积,颧骨上的雀斑依然可见,两片厚嘴唇说话间,还隐隐传来一股浓烈的香水味道,不禁心中一阵恶寒。

何安看这两个女子烟行媚视,此处像是饭庄却又透着古怪,具体哪里不对,自己也说不清楚,当即扯住范大志,挣脱二女,两人夺门而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