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乾隆(1 / 1)

何雨柱表示胡雪岩这样的人越多越好,这样他才可以继续收集契约美女,才能让自己的精神力防御越来越强大!

接下来是富可敌国人物第二名了!!

这一位依然来自清朝,而且是后世家喻户晓的人物-和珅!

和珅的代名词就是贪污,但坏人并非生下来就是坏人,和珅也曾是一个刚正不阿的臣子。一切还得从头说起。

和珅的出身并不优越,他不过是当时福建副都统常保之子,幼年时代先后经历母亲早亡父亲去世的打击,和坤险些就被赶出了家门。虽说父母逝去后难得庇佑家境贫寒,庆幸的是何坤自小就聪明过人,之后更是得贵人相助迎娶了当时直隶总督的孙女,这好歹也算是跟权贵粘上边儿了。

可是事情总不似想象的那般一直顺利下去,在成亲后的第二年,和坤就在那年的科举考试中名落孙山,对于自小聪慧过人的和坤来说,这显然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和遗憾。但从小处处碰壁的经历使他的内心早已比平常人要坚固许多,他并没有因为这一次的失败而停止追逐仕途的步伐。几经浮沉转折,和珅终于在四年之后成功在乾隆面前露了脸——他成为了乾隆仪仗队里的一名侍从。

但是这些在和坤从政的生涯中甚至都还算不上一个小小的开始,真正的开始是和坤进入仪仗队的同年。由于他的才干得到了乾隆皇帝的赏识,和珅就任了管库大臣。从此仕途一帆风顺,步步高升。很快和坤又被任命为户部左侍郎兼吏部右侍郎,此时的他许是感念乾隆皇帝的知遇之恩并没有丝毫贪污腐浊之气,尚且为官清廉。

事情的转机在乾隆四十五年,和坤受命彻查了云贵总督的贪腐案件,他在调查中表现出的运筹帷幄,处事果断深得乾隆欣赏,随即被封为御前大臣兼镶蓝旗的满洲都统。这是何等的荣誉,这一切都是当年家道中落举步维艰的和坤难以想象的。就此,大权在握的和坤,第一次感受到了权力和金钱的味道。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一步错,步步错。官场得意之时他家又与皇家攀上了亲,奖赏贿赂更是络绎不绝数不胜数,此时的和坤如同小鼠掉进了粮仓蜜罐中一般更加不知收敛。

“他不仅大肆受贿,还公开索贿。各省督抚为了巴结和坤,每当给皇帝进贡时都会给他带一份”,升官、结党、受贿、控制科考、大兴文字狱,“和坤就逐渐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他可以左右乾隆皇帝的决策,人们私下称之为二皇帝”。

要说古代的皇帝对权力的支配都是敏感又慎重的,那么乾隆为什么就没有怀疑到和坤身上呢?

因为和坤将智谋用在了他对乾隆的服务上,为官查案替朝廷办事得力上,还用在了陷害忠良,损人利己上。这样不仅转移了皇帝的注意力,反倒还给自己树立了一个刚正不阿的形象。就是借助同样的方法,和珅在镇压甘肃河洲的起义揽他人之功,灭他人之威风,害他人之性命,最后自己得个权势独揽,朝中无异己的堂堂威风。

但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道理,古代皇帝最忌惮的就是威胁到自己统治的臣子,和珅也不例外,在“和坤听乾隆令但不行乾隆令”的传言下,和珅也快走到尽头了。

果然在嘉庆四年,乾隆皇帝崩世,嘉庆立即就定了和坤二十二条大罪将其抄家入狱。

世人皆知和坤贪财,可谁知竟到如此丧心病狂令人咂舌的地步呢。据留给后世的资料显示,和坤抄家后所搜出来的财产就相当于清政府十五年的财政收入,仅白银就有八亿两,是乾隆年间朝廷每年税收的十倍之多,就这样都仍有传言说和坤已经将大部分财产进行了转移。可想而知和坤真正的实力是有多么的不容小觑,这也同样可以解释为何他能够承担得起乾隆六次下江南了。

甚至有网友做出了个有趣的推算,和坤的资产放在现代来说,折合成人民币多达2460亿元。他之所以能积累起这么大的财富跟他的狼子野心和颇具商业头脑都是脱不了干系的,“爱财如命的和坤为了让大钱生出小钱来,竟然自己担任家里的会计和出纳,负责所有钱财的进出,久而久之,和坤积累了巨额的家产”。

当然和珅情商高,会做人,懂做事,但不明白一点,那就是帝王心术!

你以为乾隆不知道和珅贪了很多钱?!那是不可能的!

只不过乾隆一朝,最大的贪人不是和珅,恰恰是乾隆自己,乾隆到最后弄出一个“议罪银”制度,更是助长了这种风气,而这种风气的助长,无疑使清王朝走向了衰落。

以钱代罪,无疑会使缴了议罪银的官员更加有肆无恐,且录取官员变相的以敛财能力为标准,而不再注重行政能力,这些人为了捞回议罪银的花费,则会变本加厉的加剧底层百姓负担,更是造成社会动荡。以钱代罪,有罪不究,律法变得形同虚设,更是加速了清王朝的衰弱。

议罪银的实行时间并不长,到嘉庆四年的时候便被废除了。乾隆皇帝通过此项制度,来惩罚政府官员和腰缠万贯的商人,令他们破财免灾,已达到自己敛财的目的。而官员和商人从中看出了皇帝的贪财,也乐得用钱来买安定,顺便也能向皇帝表明自己对大清的忠心。

清朝的官方文件显示,乾隆十五年时,有了第一笔议罪银的记录。但事实上,在这之前,此项制度便已实行了。乾隆二十三年,督抚高晋的弟弟深陷两淮盐案。高晋自知事情重大,于是,向朝廷请求,要求将自己严惩,以正人心。

为了表明自己对朝廷的忠心,高晋主动向朝廷上交议罪银两万两以赎罪。可怜巴巴的高晋声称自己暂时无法凑足如此巨款,只能分四年还清,每年交款五千两。乾隆皇帝看到之后,明白高晋的意思是用两万两银子来买平安。这两万两银子进入朝廷后,最终,落在了了乾隆的手中。

乾隆收到银子后,很有默契地放了高晋一马。且乾隆皇帝在大捞特捞之余,还欲盖弥彰地为自己辩白,说:议罪银都用来建造地方工程了。其实,用来建工程的钱还不到乾隆所收的五分之一,其余的全部被他据为己有了。“罚银”则专款专用,主要用于乾隆下江南的专项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