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一七四章 张飞战高览(1 / 1)

汉末风采 老张啊 1044 字 3天前

正在这时,手下人报告说:“赵云已北走,投降曹操去了。”

刘备闻言,拔出手戟掷向那告状的人说:“子龙是不会弃我而去的。”

当初赵云追随刘备,替刘备统帅骑兵,后来又跟随刘备到了荆州。

赵云武艺高强,有胆略,刘备对他很器重,赵云对刘备也是忠心耿耿。

当赵云保护刘备家口南撤被冲散后,赵云唯恐刘备唯一的儿子也落入曹军手中,于是他不顾个人安危,单骑赴敌,杀入重围,终于找到甘夫人和刘备幼子刘禅。

又救出糜竺,糜夫人因腿部受伤无法行动,赵云欲将坐骑让之,糜夫人不愿拖累赵云,投井而死。

也许,在死亡的那一刻,糜夫人回忆起了六年前初见刘玄德时那小女子的悸动吧。

赵云害怕曹军盗尸,推土墙将麋夫人掩埋,然后将刘禅系于怀内,杀透台军,追上了撤退的队伍。

却说赵云一路狂奔,总算是追上了正在树下歇息的刘备等人,赵云急下马向刘备请罪,喘息着说道:“赵云之罪,万死犹轻!糜夫人身带重伤,不肯上马,投井而死,云只得推土墙掩之。怀抱公子,身突重围;赖主公洪福,幸而得脱。适来公子尚在怀中啼哭,此一会不见动静,多是不能保也。”

于是将布条解开一看,原来阿斗正睡着未醒。

赵云转悲为喜道:“幸得公子无恙!”双手递给刘备。

刘备年近半百,才有这一子阿斗,不足一岁。

因其一向视“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是故先前刘备的两个夫人虽也曾生养,只是由于连年战乱,四处漂泊,竟然没有一个能留住。

刘备伸手接过,掷之于地道:“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

赵云忙向地下抱起阿斗,泣拜道:“云虽肝脑涂地,不能报也!”

刘备望着远处那滚滚尘土中的夕阳,缓缓说道:“我不希望你们中的任何一个人有事,你们就是我的兄弟!所以大家要记住,以后不管遇到什么事一定要保持冷静,安全比一切都重要。”

众人齐声应是。

刘备激扬道:“我们是瓷器,不要和瓦罐硬碰,只要耐得住寂寞,我们总有一天要站在山峰的最高处!”

“站在最高峰!站在最高峰!”众人齐声喊道,声音震天,总算淹没了远处人们的哭喊声和战马的嘶鸣声。

刘备是刻意这样说的,一是让大家有一种优越感,跟随在他身边的优越感。

连年来的败仗让身边这些将士开始有些沮丧了。

刘备明白,不管是失败还是胜利,自己身边的这些兄弟是最重要的,特别是这些对自己不离不弃的兄弟,这是用多少钱都买不到的。

不管是万人敌的关张赵,还是一直紧紧跟随自己对自己青眼有加的简雍、糜竺、孙乾、伊籍,亦或是时刻默默保卫自己周全的陈到,都是自己不可缺少的左膀右臂。

他们的命直接关系到自己以后争霸的前程,所以让众人明白自己生命的重要是必须的。

这一刻,刘备已经暗暗发誓,一定不会再让兄弟们颠沛流离,让自己妻离子散了,既然到了江南,是时候建立属于自己的根据地了!

徐庶的母亲被台军俘获,徐庶向刘备告辞,指着自己的心说:“我本来打算与将军共同建立王霸大业,是靠此方寸之地,现在失去老母,方寸已乱,留下无益于事,请从此与将军分别。”

刘备闻言十分痛心,但是也无法挽留。

临行之时,徐庶再献一计道:“江陵有张允五万水军驻守,不一定会接纳将军,将军去江陵不如去夏口,我听说孔明已早作打算,今日正是可用之机。”

言毕,徐庶拍马而去,不忍回头,独留刘备及其身后一干人众立于高岗之上。

徐庶是最早投靠刘备的谋士,严格的说,他是刘备的第一个谋士,而且受到了重用。

是他,让刘备了解到了谋士的作用,并且向刘备举荐了诸葛亮。

此时他选择离开,并不是因为他只能同享乐不能共患难,而是因为他的母亲与刘备的一双女儿一样——被台军俘虏了。

汉朝号称以孝治天下,非常推崇孝道。正是在孝道观念的影响下,徐庶决定离开刘备,前去台骀军中,解救并奉养被俘虏的母亲。

刘备将心比心,理解在母亲遇难时作为一个儿子的心情,没有强留徐庶,这体现出了刘备广阔的胸襟。

而当初曹操的大将韩浩却要求下属靳允不要在乎母、弟、妻、子的生命,他的做法比之刘备,显然不在同一个档次。

却说台骀眼见前面的骑兵竟然停了下来,急忙拍马赶上,看到张飞横矛立马,不禁一声长叹,看来历史并不能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啊!

高览看到张飞睥睨自己一干人等,不禁怒从心生,也想试一试这张飞的水平,立马提斧请求出战。

台骀见张飞将板桥拆断,要想从此路过,便得过了张飞这一关。刘备等人轻骑奔逃,料是难以追上,台骀又想看看张飞武功到底如何,于是便欣然同意。

这时高览跃马而出,报出名号,与张飞接战缠斗。

两骑边跑边杀,并排斗法,一转眼就打了三十个回合。

骁骑营都齐声呼喊着给高将军助威,张飞便沉不住气了,只见张飞瞅准空子向高览右腿一矛刺去,出矛飞快,角度刁钻,若是一般的角色,早就中矛落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