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董昭亲自发来的消息,台骀知道,不但现在整个天下不太平,就连他引以为傲的渤海郡也是蠢蠢欲动。由于台骀带走了主力军队,张郃又外出未归,渤海郡那些越来越感觉生存空间被挤压的豪强地主终于等来了机会。虽然他们仍然富甲一方,但是他们的话语权越来越弱,土皇帝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心中早就憋着一口气了。碍于台骀的淫威,众人隐忍不发,等待时机,现在正是他们认为天赐的良机。
这时渤海郡里的大姓人家孙伉等几十人联合南皮县里吕茂的儿子吕盛准备内外夹攻,擒住台骀手下主要首脑,攻占南皮县,然后找出兵符,掌控军队,大事可成。
由于郡内到处都是鬼卞眼线,这件事从一开始谋划之时台骀已经全然掌握,早就吩咐卞喜做好万全准备,但是暗中不动。台骀一是想将明里、暗里的反对者一网打尽,等他们全部露出马脚;二是想考验一下其余人等,虽然很信任他们,但是也要检验一下是否有临危应变,独当一面的能力。也就是这个时候,台骀才深深体会到自己一直以来都比较重视的情报系统带给自己的便利性。
没想到的是虽然这些人要造反,并且积极煽动百姓,但是此地的百姓早已不是愚民,日子过的好好的没人愿意跟随造反。孙伉于是只好来回奔波各县,寻找愿意跟随的老世家。这样一来,动静太大,总算被董昭风闻。董昭一方面着令卞喜加强城中护卫,着重保护关键人物,另一方面秘密调回朱灵五千士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逮捕孙伉、吕盛,又伪造了一份台骀的檄文告诉全郡说:“孙伉联络各县谋逆,贼方吕盛等人作为内应,先已悉数缉拿,此檄文传到郡中,即将孙伉等军法从事,只惩罚他们本人,妻儿不予连坐。”董昭依照檄文的控诉、命令,将孙伉等人立即斩首。全郡十数个县里“曾经的大佬”都与孙伉有过接触,惊惶恐慌,董昭挨个予以安慰,于是全都安定下来。事情结束后,董昭向台骀汇报。虽然只是诛杀了贼首,没有将他们赶尽杀绝,台骀也觉得这样挺好,于是赞许董昭。
河内太守王匡屯河阳津(今河南孟县西),也准备攻打董卓。部将方悦建议王匡分别在翁口、后窝、皂角湾、白坡渡、白鹤渡等地分置哨兵,以防董卓突袭,王匡不以为然。李儒果然派遣疑兵做出准备从平阴渡河正面进攻的架势,偷偷的派遣精锐士卒从巩县西北的小平津渡口渡过黄河。王匡见状立即集结部队准备于平阴正面与董卓部队决战,却不料董卓军精锐绕道本部背后。董卓军大破王匡军于河阳津北,王匡军死伤殆尽。
韩浩,字元嗣,河内郡(治所在今河南武陟西南)人。因为韩浩所居住的乡县周围多山,所以贼寇特别多,韩浩便聚起群众保卫乡县。河内太守王匡听说韩浩的才干后征召他为从事,领兵在盟津拒抗董卓。韩浩的舅父杜阳是河阴县令,被董卓抓获,董卓要胁韩浩投靠,韩浩不从,说道:“我身负讨伐叛贼的使命,难道我会因为我的舅父,而放任你们为所欲为吗。”袁术听说韩洁为人壮烈,任命他为骑都尉。
董卓专权,擅自废立的消息传来,孙坚闻知,拊膺长叹:“如果当年张温听了我的话,朝廷哪会有这场浩劫!”于是孙坚也参与到讨伐董卓的大军中。孙坚起兵不久,便做了两件大事。兵到荆州,逼死了荆州刺史王睿;兵到南阳,杀掉了南阳太守张咨。
王睿曾和孙坚一起平定零陵、桂阳。因为孙坚是武官,所以,他在言谈中,常常流露轻蔑之意。对此,孙坚早就心存不满。王睿又与武陵太守曹寅合不来。这次举兵讨伐董卓,王睿宣称要先杀曹寅。曹寅害怕被杀,便假冒案行使者光禄大夫温毅的檄文,下达给孙坚,檄文中数说王睿的罪过,命令孙坚将他处死。孙坚领受檄文,立即起兵前往。王睿闻知有军队到来,登楼观望,并派人询问这些兵来此的意图。孙坚的前部回答:“我们长久奔波在外,劳苦不堪,所得的赏赐,还不够做衣服呢!这次来,不过是想请您开恩,再赏些财物。”王睿信以为真,说道:“这有何难,我做刺史的,难道能这样吝啬吗?”当下传令打开库藏,让兵士们自己进去,看还有什么东西可资用度。
等到来兵涌到楼下,王睿才发现了孙坚,大惊,忙问:“士兵们自来请求赏赐,孙府君怎么也在这里?”孙坚回答:“奉案行使者檄文,特来取你的首级。”王睿又问:“我犯了什么罪?”孙坚回答:“在下我也不知道!”王睿走投无路,刮金饮之而死。
孙坚逼杀王睿之后,引军到达南阳。下公文给南阳太守张咨(字子仪,颍川人),请他供应军粮。当时孙坚部下已有数万人,袁术也已上表,奏请以孙坚为假中郎将。张咨问手下人应该如何对待。手下人说:“孙坚不过是邻郡的一个太守,他无权调发我们的粮饷。”张咨认为有理,孙坚和自己是同级,没有权力调配自己的粮草。于是,对孙坚不加理睬。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