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董卓抵达长安。公卿都来迎接,在他车前参拜。董卓一边击掌一边得意地对御史中丞皇甫嵩说:“皇甫义真,你害怕不害怕我?”
皇甫嵩回答说:“您以德辅佐朝廷,万民的喜庆方才到来,我有什么害怕的!如果随意杀戮,滥施刑罚,则天下人人畏惧,岂只是我一个人呢!”董卓的党羽想依照周朝开国功臣姜子牙的先例,尊称董卓为“尚父”。董卓征求蔡邕的意见,蔡邕说:“您的威德,确实很高,但我觉得不可以与姜子牙相比。应该等到平定函谷关以东的叛乱,皇帝返回旧京洛阳,然后再商议此事。”于是董卓作罢。
董卓到长安后,自封为太师,又忍不住自号“尚父”。他让手下士兵盗掘汉朝帝王陵,并乱翻茂陵刘彻的棺椁,据说是为了孙女董白寻找陪葬的治哑巴的秘方。董卓的孙女董白,聪明伶俐,10岁就被封为渭阳君,但却是残疾人,天生哑巴。董卓极疼爱她,想尽了办法,遍请名医都治不了,因为听说陪葬品中有治哑巴的秘方,于是在盗墓的时候将刘彻的棺椁翻了个遍。
董卓又将从洛阳等地搜刮来的大量金银财宝和粮食,积藏在郿坞(城墙高厚皆七丈)之中,说:“大事成功,我可以雄踞天下,如果不能成功,这些也够我享用一辈子了!”他大封亲戚为官,声势显赫。又大肆诛杀异己,命令司隶校尉刘嚣,将官员与百姓中儿女不孝顺父母、臣属不忠于长官,官吏不清廉以及弟弟不尊敬兄长的人进行登记,一律处死,财物由官府没收。于是有许多人互相诬告,含冤而死的人数以千计。以至于“百姓嗷嗷,道路以目”。
司马防,字建公,河内温县(今焦作温县)人。东汉颍川太守司马儁之子。司马防生有八子,即历史上著名的“司马八达”,司马懿为其次子。董卓挟天子西迁长安,当时司马防担任治书御史,应该一起西迁,而司马防因战乱四起,因此要长子司马朗(字伯达)带着家人返回家乡温县,但是有人告发司马朗想要逃亡,军队便抓住他去见董卓,董卓对司马朗说:“你和我已去世的儿子同岁,为何要背叛!”,司马朗回答说:“明公以高世之功德,在天下大乱中辅助天子,清除了宦官的秽乱,举荐了许多贤士,这的确是虚心深虑,即将成为复兴社稷的治世啊。但是随着威德的隆重,功业的著大,而兵灾战乱却日渐严重,地方州郡有如大鼎煮沸一般,连京城的近郊,人民都不能安家乐业,因此要抛弃住家田产,四处流亡躲窜。虽然已在四方关口设置禁令,以重刑加以杀戮处罚,也不能阻止逃亡的风潮,这就是我为什么会想回故乡的原因。希望明公仔有所借鉴,稍加反省深思,那么名声就可像日月一般的荣耀,伊尹和周公也不能相比了。”
面对司马朗这一通虚中有实的马屁,董卓听完很是受用,于是说道:“我也有这种感悟,你说的很有道理。”
司马朗虽暂时以托词哄骗过董卓,但也知道董卓一定会败亡,唯恐自己会被留下,便贿赂董卓身边的办事官员,偷偷地回到家乡。回到温县之后,司马朗又向乡中父老长辈们建议,河内郡与京城相邻,董卓与关东起兵群雄之间的战火一定会波及于此,这里将会成为乱世战乱频繁之地。不如趁道路尚通之时,先到黎阳(今河南浚县)投靠统领兵马的乡里姻亲赵威孙,然后观察时势。但是父老长辈们都恋旧,不愿意跟随司马朗离乡背井,只有赵咨带着家属和司马朗一起前往。数月之后,关东诸州郡起兵数十万人,大军都聚集在荥阳及河内郡,群雄们因各怀鬼胎,所以难以统一行动,因此有些士兵便劫掠当地百姓,造成人民的死伤超过半数以上。司马朗收留抚恤宗族众人,代替父亲教导诸弟,因此司马家没有因为世道衰败而家业凋零。
时有车师(西域城郭国,遗址在今新疆吐鲁番西北)王世子屡次妄行违法,因为善于阿谀而被董卓喜爱,无人敢于治其罪。司隶校尉赵谦(字彦信,蜀郡成都人)把他逮捕处死,董卓大怒,但是平素里敬惮赵谦,不敢加罪,转而杀掉他的高级佐官,调任赵谦为前将军,又任命太常马日磾(字翁叔,陕西兴平人)为太尉。
起初,何进派遣丁原部下武猛从事云中(今山西原平县西南)人张杨(字稚叔)回并州去召募兵马,此后一直留在上党攻打山贼。恰好赶上何进被杀,张杨就留在上党,有部众数千人。袁绍在河内,张杨前往归附,与南匈奴单于於扶罗共同在漳水岸边扎营。冀州牧韩馥因为各地豪杰多拥戴袁绍,心中嫉妒,暗地里减少对袁绍的军粮供应,想使他的军队离散。
正在这时,袁绍此前用金银拉拢韩馥身边将领的计划已经顺利实施,便暗使韩馥部将麴义率领八百精锐私兵叛变。麴义常年在生活在凉州,精通掌握羌人的战法,他所部私兵都是精锐,号称先登死士。韩馥进行讨伐,反被麴义战败,袁绍就乘此机会与麴义相互联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