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黑熊军与大戟士的对决,台骀的军队在黑熊军进城之后便已发动,数里的路程也不过几分钟之间便可到达,就看黑熊军能否坚持这几分钟了。
然而黑熊军想要立破城之功,对面大戟士则要誓死保卫此城,高览想要打出黑熊军的威风,而审配则要舍身护自己苦心经营起来的邺县以周全。双方在城门内狭窄的地方缠斗起来,一时都难以奈何对方。但是这是邺城,是袁绍最后的大本营,一听到警报声,援兵纷纷从四面八方涌来,几分钟内,城头上便布满了袁军。
冲到城下的台骀一看这形势,还想着要不要殊死一搏,拼了命的冲进去,张郃便上前进言道:“太守请看,城门狭窄,我三百勇士皆挤成一团,这么久都不得存进,敌军也已反应过来,布防完毕。郃以为当速速鸣金,保全这三百精锐,如果贸然突进,不但攻不进这邺城,还要令高将军等进退无门。”
这时的高览正厮杀的兴起,但是竟然产生不起一丝快意,飞溅的鲜血浇不灭心中的烦闷。照这样下去,自己和三百兄弟势必要把性命丢在这东门之中了,因为他们完全不得存进,他们面对的,是战斗力不逊于自己的大戟士,而对面的主将审配,完全像是个疯子啊!
台骀哪里看不出来这情况,既然高览被堵在了门口,那不管是门里还是门外都没有任何意义。眼看袁军的弓箭兵也爬上了城墙,就要居高临下射击的时候,台骀果断鸣金,令高览等速速退出东门。
听到鸣金之声,高览虽然不甘,但是心中莫名一松,感到欣慰非常,毕竟太守还是重视兄弟们的,没有视兄弟们的性命如草芥。被视线隔绝的东门外众人可能不知道情况,但是作为门内最前锋的高览,可是在这不利的局面下早已下了必死的决心。
这一夜可谓是损兵折将,不但来投的冯礼战死,他的亲兵也尽数没在乱斗之中,就连三百黑熊军都损失近半,还好高览无虞。要不然,本身就没有几员战将的台骀不得悔死。见过了幸存的苏由,台骀先是好言安慰,抚恤了一番,又任其为游击将军,令张郃调一支兵马归其统领,从此听命于张郃帐下。原来苏由当先一步与高览进行了汇合,而冯礼则在城墙上与来援的袁军交战,结果冯礼战死,而苏由跟着高览撤了回来。
韩馥急急来见,看到苏由,连忙询问程涣、赵浮二人的安慰。从苏由这里得知,程、赵二人虽是主谋,但是并未跟随自己行动,也没有暴露,于是韩馥心中稍定。
安顿好众人,台骀不由得长吁短叹,黑山张燕,已经发兵了。其他诸郡,本来是作壁上观,现在也都有蠢蠢欲动的迹象,台骀可不自信的认为这些郡县会帮助自己,看样子这邺城拿不下来了。实在没有办法,心如乱麻的台骀说道:“若无他法,我军即刻便开始猛攻邺县三日,三日不下,即便成为诸侯间的一大笑柄,我们也得撤军回渤海,如若耽搁,必然面临冀州诸方势力的趁火打劫。”
看着眉头紧锁的台骀,卞喜忍不住嘟囔道:“末将也是认为强攻,我四万大军,难道攻不下一个区区的邺县?”
沮授大摇其头,说道:“强攻即便真能取胜,我军也会伤亡惨重。真若取得冀州,而令太守数年的心血毁于一旦,恐难应付接下来周遭势力的反扑。”思索片刻,沮授又道,“授有一计,实在是万不得已之策,只恐有违天和啊。”
台骀一听沮授有好主意,大喜道:“若不能一战而胜,将来势必多有干戈,冀州各地百姓都将遭受战火,甚至我渤海百姓也恐难以保全,公与你说,这难道就不有违天和了吗?”
略一沉吟,沮授喟叹道:“邺县地质松软,且西有漳河、北有清河,现今雨水丰富,若能引此二河之水灌之,邺城可下,只是邺城以东数十万百姓,都将遭受这无妄之灾啊!”
台骀毅然道:“公与之计,令我豁然开朗,既然你早有此计,想必已有所计划吧。至于你说的有违天和,我不认同。没有战争人类就不会进步,没有杀戮和死亡,又有谁会珍惜和平和生命呢?另外公与勿忧,所谓长痛不如短痛,拿下邺县,我定当好生安顿这些百姓。”
张郃闻言亦道:“先生不必担忧,此时汛期早过,即便会牵连很多百姓,波及范围仍然有限,只管放手去干吧。”
沮授抱拳道:“如此最好,我的计划是,正面继续围城,西门和北门则秘密派遣精装挖掘河道,直指邺城,待我军移上高地,则派遣死士将河道疏通,令漳河、清河改流。”
台骀以为善,便令沮授处理此事,由张郃全程配合。另一方面,为了确保没有漏网之鱼,台骀做羽檄为信物,令卞喜持虎符回南皮调来朱灵水军,并带信给裴元绍,令其小心关注北面黑山军的动向,戒备黑山军来犯。如果来犯,则务必要出兵将其击溃。
八月,沮授作堰截漳水、清河水,又大张旗鼓转移主力。看到台骀军围城十数日未果,无奈军退,邺县内一片欢呼。这段时间内一直对政务不管不问的袁绍也走出后院,接受群臣幕僚的道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