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柝,在喜马拉雅山脉南麓,与印度毗邻,意为“隐秘的莲花”。
墨柝不仅资源丰富,且景色秀丽,四季如春,气候宜人。
这里处处是莽莽林海,山花怒放,高山湖泊,飞流急瀑,被誉为西臧的“西双版纳”。
然而因为特殊的地理环境,地震、塌方、泥石流不断,加之气候潮湿多雨,这里便是全国惟一不通汽车的县。
也是十分贫穷的小县城。
远远的山坳里,晨雾霭霭,却有朗朗读书声清晰的传出来。
山坳之处平坦之地几间破破烂烂的房子林立着,说是房子也真是太抬举了,那不过就是几间用石块垒起来的四面透风的屋子。这里是墨柝县最贫穷的地方,村民们呆在这里,俨然与世隔绝。
若不是前几年一个徒步爱好者来到了这里,这个地方直到现在只怕仍是不为人所知。
这个小小的村落大约有两百多户人家,计划生育什么的根本普及不到这里来,这里的孩子都快比大人多了。没有通往外界的公路,不通电,现在都还使着最为古老的油灯。
每到晚上,天黑透了,家家户户就点燃了油灯。
糊着纸的窗子,就映出一抹抹恍惚的黑影。
蔚海蓝初初来到这里的时候,也非常不习惯。没有电灯,没有热水器,没有空调,什么都没有。洗澡都要先去打好水,然后在泥土灶头上烧了水,冲入大木桶里才好洗。每每洗一个澡,等预备工作全做好,人也累得差不多了。
后来,蔚海蓝也学会了节省,更学会了自己打井水烧水。
那种小小的炉子,放些煤炭,生了火慢慢地烧水。
这时候,便有孩子过来念书问功课。
那些个孩子,不比城里那么娇贵,挑水砍柴样样都会。
哪怕是七、八岁的孩子,都会将沿路的树枝拾起小心收好,便高兴地捧回家。
这里一共有四名老师,都是前来支教的志愿者。
一个月下来,西北的风霜也格外宽待他们,村子里的妇人送来了特制的润膏,蔚海蓝除了瘦了些,并无半分环境侵袭过的沧桑感。甚至比起初来时看着精神状态好了许多,不似刚来时沉默飘渺的仿佛没有实体的灵魂。只是依旧水土不服,所以她的脸色经常是苍白的。
原本有四人的老师团队,然而其中一个女老师终因受不了此处的艰苦。
“我要走了!我真的坚持不下去了!蔚海蓝,你要不要和我一起走?”女老师问道。
蔚海蓝一时没有应声,另外两名老师全都望向了她。
“你考虑考虑吧,要是不行,你也和我一起回去好了。”女老师愁眉苦脸地说着,又是难过叹息。
另外两名老师皆是表示,如果实在坚持不了,那就没有必要勉强。
毕竟,能来到这里,已经是精神可佳了。
学生们知道了老师明天要走,一个个都垂头丧气,可似乎也习惯了这样的事情发生,所以都没有哭。
只是那一双双眼睛,通红通红。
等到蔚海蓝去上课的时候,就发现他们小心翼翼地注视凝望着她。那目光里包含了太多的渴望渴求,但是没有一个人开口询问,她是否也要一起离开。这一堂课,比先前的每一天都要安静。
下了课,蔚海蓝刚要走出教室,却被唤住了。
“蓝老师。”稚气的声音脆脆地喊她。
一名看似只有六七岁的小女孩挤到她身边,本土的黝黑肤色,两边脸颊映着本土特有的两团红,稚嫩的皮肤因为风吹日晒而显出干裂的状态。然而其实她已经快满十岁了,这里的孩子因为生活环境的缘故,普遍看起来都比实际年龄小很多。
她正站在她的身后,小手背在身后,有些些紧张。
“达娃,怎么了?”蔚海蓝摸摸她的头,这孩子家里总共有六个兄弟姐妹,听说在这里还算少的了,身上的衣服太大了,大概是别人捐献的衣物,穿在她身上晃晃荡荡的,并且打了不少的补丁。
达娃的意思,是月亮。
淳朴的乡民取不出形形色色的好名字,便干脆用自然界的物体或者小孩出生的日子作名字。
可是在她看来,却都是极美丽的。
“蓝老师,也要走吗?”达娃一眨不眨地望着她,轻声问道。
她这么一问,教室里所有的孩子全都望向了她。
蔚海蓝只感觉那炽热的目光快要将自己燃烧,似是有一团烈火,不断地燃烧着她,焚着她那颗颤动的心。
蔚海蓝冲着学生们微微一笑,却什么也没有说。
学生们没有得到回答,只以为她是要离开,愈发难过了。
清晨的学校,如同往昔的每一天。
天色还蒙蒙亮,黎明的曙光划破了苍穹,学生们陆续到来。
不用谁去呵斥陪同,便自觉地上起了早课诵读。
“蓝老师早,吃过早饭了吗?”一名穿着西臧传统服装,头上裹着厚厚的围巾的中年男子走过来,有些腼腆的看着迎面而来的女子。
蔚海蓝长发过肩,穿着简单的素色棉衣与长裤。身姿虽单薄,然而异常挺直。精致的面容不施脂粉,一路走来,覆了些白霜,然而精神却很好,冲面前略显拘谨的男子点头微笑道,“陆老师早。”
她的目光落在被称为陆老师的男子手上那已经脱了白瓷的瓷盅,似关切的多问了一句,“陆老师你还没有吃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