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 儒学不等于孔子的智慧(1 / 1)

异时空1898 天行剑士 1989 字 4天前

梁启真是个大忠臣。胡小岩无话可说。他不相信胡小岩!所以才说祸起萧墙这样的话。

梁启走后,轮到蔡元培抱怨。

胡小岩能够理解,因为他把《资本论》给翻译出来了,然后交给蔡元培去组织人讲解。《资本论》这东西就是红色主义思潮的大杀器。其中蕴含的东西蔡元培知道的清清楚楚。正因为知道,才抱怨。

胡小岩对他的要求就是尽量贬低马克思。事实上马克思主义在19oo年的中国根本没有市场,因为中国连工厂都没有多少家。所以资本论里面的剥削啊、工人的血汗钱什么的,根本就得不到认可。工人务农一年还赚不到十年银子,可再工厂里面一个月就能赚到五两。工人认为资本家剥削的好,你还是多开工厂多剥削我吧。

这个年代如果有人搞红色主义不仅得不到信徒还要被工人骂。你特么的吃饱了撑的说资本家剥削我吧。

可是红色主义又是有道理的,现在工厂不多,工人感觉不出来剥削。等到中国的工厂多了,到时候不患寡而患不均。剥削这个词汇自然而然就会被人接受。红色主义自然就会得到展。

要想把资本论这本伟大的著作给驳倒,蔡元培可是卯足了劲。可蔡元培干劲不足。

“大人,你还是放我回去教书吧,这个工作实在是干不下去呀!”蔡元培哭丧着脸。

“只要你搞定了这本书,我就让你去安徽,当安徽大学的校长。”胡小岩淡淡地说。于是蔡元培入彀了。

剩下严复。严复是最好说话的。

“我观大人似乎对儒学不以为然?”严复说的很谨慎。

“。。。”胡小岩心想,我没有表现的那么强烈吧?

“大人。又陵科考多年一事无成,后来熟读史书,您猜我看到了什么?”严复神秘一笑。

“。。。”胡小岩无言以对。我怎么知道你的想法?

“自从董仲舒罢绝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儒学展可谓日新月异。然后到南北朝佛学道学理论也被融入儒术。儒学在当时都是以实用为第一目的。特别是在唐朝时候,因为人口稀少,每一位县令都是律学、农学、杂学方面的大家。为了展人口和当地的生产,每一位进士都要通读各门各派的书籍。否则只是一介腐儒,如何能够增加粮食产量?如何能够开当地的水利工程?”

“儒学的没落源于宋朝。”严复微笑。

“大人可知为何?”

宋朝?皇帝与士大夫共天下?胡小岩第一时间就想到这句话。

“不错!赵宋与士大夫共天下!”严复点头。他知道胡小岩能够想到这点。胡小岩熟读二十四史这件事情他是知道的。

“上帝欲要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胡小岩终于明白了严复的意思。

严复迷茫,他没读过圣经。很快就懂了。

“是的。在宋朝士大夫的地位得到了无限提升。无论是佛家还是道家都不能跟儒家相提并论。也正是如此,儒家已经没有了敌人。”

在战国时代有一句话:非杨即墨。意思就是说当时的治国之策不是杨子的就是墨子的。至于儒家?哦,他在臭水沟呢。

而到了汉武帝,虽然他同意了罢绝百家,可惜那个时候儒家书籍都被秦始皇给烧掉了。秦国一贯来就是以法家治天下。所以后人说秦国律法严厉。这句话不是别人说的,而是儒家说的。所谓屁股决定脑袋,儒家在秦国一点地位都没有,那么儒家能不想方设法干掉秦国才出鬼了。秦国之所以灭亡不是因为秦国的法律太严厉。而是秦国对于儒家的打击太厉害了。

之后三国时期,那个年代儒家是最没地位的。无论曹操还是孙权抑或是诸葛亮,三个就没有一个是用的儒家。

到了晋,大家都知道的,佛学入侵,道学昌盛。儒家更没地位。

然后到隋唐。好吧,这个时候儒家虽然还能说上话,但地位什么的跟儒家实在一点关系也没有。哪个儒家居然还要读农学?还要读杂家?唐代就要。隋唐最厉害的一句话说的好: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三十岁能够考中明经科的,年纪就算大了。而五十岁能够考中进士科的都算年轻的。从中可以看出进士科有多难考。其中的明经科就是专门考得儒家经典。所以很容易。

而进士科之所以能够如此受尊,《唐摭言》卷一《散序进士》)有一段话表述得非常清楚。文云:“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常不减**百人。其推重谓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衫”;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其负倜傥之才,变通之术,苏张之辩说,荆聂之胆气,仲由之武勇,子房之筹画,宏羊之书计,方朔之诙谐,咸以此而晦之,修身慎行,虽处子之不若;其有老死于文场者,亦无所恨。故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从这一段话中可以看出进士科的难得之处。明经科才是属于儒家的,而进士科根本跟儒家一点关系都没有。

“宋朝之后儒学一家独大,虽然有关学张载的格物理论承继。但已经不可阻止儒学的没落。到明朝心学的崛起已经是儒学最后的辉煌。”

严复将这一段话给背了出来,然后两眼亮晶晶地看着胡小岩。

“儒学没有了外敌因此自我摧残,以至于无法面对如今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大人,您依旧认为儒学一无是处吗?”严复诚恳地盯着胡小岩的眼睛。m.biqubao.com

胡小岩沉吟良久。从严复的话里他确实感受到儒学的那种大气磅礴的气势。“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不是虚言。如果儒学不是一点一点地改变,一点一点地吸收各门各派的理念又怎么能够展到宋朝的辉煌成就?

“又陵兄的意思是?”

“复古!”严复忽然站起身,大手一挥。

“宋朝时候有古文运动,才有了唐宋八大家的崛起。我儒学今日已经走到了尽头,也该是复古的时刻到了。”

胡小岩眉毛一挑,他想到了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

“复古?又陵兄,你跟我说这些没有用啊。我可不是内阁成员。”

“大人何须欺我?您对大学的看重人人都看在眼里。您尚是一文不名的时候就开始翻译西学书籍,就参与大学的筹建。您的一举一动谁人不清楚?”严复严厉地说。

“在此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时刻,陛下也必然会下旨改革科举。一个只懂得之乎者也的县令又如何能跟得上时代?一个不懂洋文的朝廷大员又如何能够治理得了国家?”

“大学教育是国家的未来!”

好吧,胡小岩承认他小看了严复。不过也是,能写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人又怎么可能是一般人?

“这不是你一个人的观点吧?”

“是的。我跟梁先生和荣先生都有谈过。他们也同意了我的看法。”严复再次看着胡小岩的眼睛。

“大人,您现在还认为儒学一无是处吗?”

胡小岩摇头。严复给他上了一课。

“好!我同意了。”这个复古运动正和胡小岩之意,他很看不起如今的儒学。也许复古可以给儒学留一条活路。也给那些正在观望的士子们一个台阶下。

胡小岩最终被严复带到书房。

严复抽出《春秋》,开始一点点地讲给胡小岩听。每一段先念完然后加上自己的讲解。胡小岩也正这时才融入新儒学的概念当中。他这时才现其实孔子的一言一语并非像他之前认为的那么不堪。

儒学从一开始就是一门朴素的神学和唯物主义智慧。很奇怪吧?但事实就是这样。孔子本人都被封神了,所以有神学因素其实很正常。而唯物主义智慧也蕴含在其中,只是儒家不承认而已。

比如最著名的那个段子: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这个故事是说:有一天孔子的弟子被人打了。他的弟子跑来洋洋得意地告诉孔子这件事然后说,我以德报怨了。我做的不错吧?

孔子把他一顿臭骂后说你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这个故事跟另外一个子贡的故事同出一源。这个故事是说鲁国曾经出过一条法令。说只要有人在外国现了被人奴役的鲁国人,都可以出钱把鲁国人赎回来。这个赎金呢,可以拿凭据去鲁国的财政部报销。这个法令很好,大家都积极地去做这件事情,这条法令因此而拯救不少被奴役的鲁国人。结果有一天富豪子贡在外国解救了一个鲁国人,可是他当场将凭据给撕了。他说我有钱,这个解救的钱我出了,不用鲁国给我报销了。孔子听说了这件事情后,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果然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哪个鲁国人愿意拯救失足的鲁国人了。这条法令也就成了废纸。因为子贡凭空将道德水准突然拉高了。

从这两件事情里面可以看出孔子并没有后世很多文章里面写的那么腐朽不堪,相反,孔子很理智。

只是后人没有学到孔子的智慧。就像在《射雕英雄传》里马珏说郭靖:教不得其法,学也不得其法。

孔子一生只做了一件事情让后人诟病,那就是无故诛杀少卯正。这件事被人用来黑了孔子几千年。而儒家却无法反驳。孔子一生也确实只做了这么一件错事。

但孔子的智慧却不容亵渎。后人学不到精髓并不能代表孔子的智慧落伍。

一本《春秋》严复只是讲了十几页,胡小岩就佩服不已,也让他有些压抑的心灵得到了放松。等天黑后,严复才离开。二人相约时间再次讲课。胡小岩吃了饭后一时兴起,抱着安琪儿给他讲起了春秋。其乐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