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昆莎(1 / 1)

这司机还告诉我们,这几年西藏的旅游一年比一年热,一些看了纪录片或者探险小说的年轻人,不知天高地厚,有一辆越野车,就以为自己能天下无敌了,呼朋唤友要去闯新藏线,结果呢?至新藏线开通为止,少说也有五千多人请求过救援,死在这条路上的也不少,各种死法都有,冰雪打滑、坠崖、雪崩被埋了、困死的、因为海拔变化太快,出现急性高原反应死的,应有尽有。

所以这条路,除了一些不懂事、不做功课就来探险的年轻人以外,大部分人都和我们一样,并不会走完全程,能开车跑完全程的,都是具有专业素质的人和一些幸运儿。

当然,千万不要去堵你的运气,一但遇险,得到救援是最幸运的,得不到救援,你永远不知道自己会是什么死法。

接下来便如同这司机所说,新藏线果然是一条危险有极致壮美的路,壮美的冰河和远处的雪山,简直让人神迷。我几乎一直看到晚上才闭着眼休息。

第二天早上七点多左右,我们到达了昆莎乡。这边其实有一个新建不久的机场,但票不好订,二来我们本来就是来适应高原环境的,不赶时间,所以走新藏线是比较好的选择。

昆莎这地方开发的还不算好,这个好其实是相对的。这里处于更为偏远的地方,地广人稀,没有拉萨那么‘繁华’,周围的旅馆,也是藏居,也就是当地藏民自己开的居家旅店。

来这儿住宿的,除了少部分单纯的游客以外,大部分都和我们一样,背着大包小包的装备来探险的。

每个年轻人都有一个不安分的心,我以前也差不多,很羡慕冒险电影里的主角,但自己经历过几次之后,我觉得当一个普通游客还是挺幸福的。我们住的这个藏家旅馆,人并不多,据我观察,一共住着四波人。

第一波人应该是个大型的驴友团,看起来很专业,各种装备跟我们有的一拼,不过他们的优势是人多。至于这波人要去哪儿,我就不知道了,西藏是个非常辽阔的地方,四面八方都可以出发,每个方向,都可以成为一条新路线,所以在这儿,路线都是自己规划的。不过根据他们所携带的装备来看,我估计十有八九,是要去爬雪山的。

他们看起来很专业,五千米左右的雪山估计不在话下,阿里区域,有很多海拔六七千以上的雪山,我估计他们是冲着那些去的。

第二拨人,是流动的散客,来来去去,人数不固定,都是些普通游客,特点很好区分,装备不多,到处拍照,而且拍照技术还不是很高的那种。第三波人主要是些摄影的,西藏是个摄影师钟爱的天堂,这些人大多不修边幅,带着沉重的摄像器材,一脸赞叹又十分沉默。

第四波人当然是我们自己,我们比较受藏居的主人欢迎,因为我们是常住的,要待半个月,常住的总比散客好招待。

接下来的十多天,和之前一样进行体能训练,我们还在爬了最近的一个五千多米高的雪,雪峰上流淌着清冽的雪水,洗把脸,让人从头爽到脚。接着,我们又往更远一些的雪峰出发,逐渐挑战了两座海拔接近六千多米的雪峰,中途出了些状况,好在有惊无险,也积累了不少进雪山的经验,高原反应也逐渐变得难以察觉了。

半个月后,也就是五月初的时候,我们决定出发了。

我们要去的地方,位于龙木错东北方的位置,从龙木错,穿过一片无人区,会到达一个叫郭扎错的地方。错,在藏语中就是湖的意思。龙木错和郭扎错都是湖泊。

那片无人区是没有路的,沿途有冰河雪峰、起伏的高原丘陵,越野车可以开一部分,但如果要深入的话,只能靠徒步,得走四、五天的时间。我们估算了一下整体路程,不出意外,至少也在二十天左右。

二十天,三个人的口粮都是个大问题,这使得我们三人的装备必须得非常精而简,即便如此,负重也相当大,但没办法,我们将要在山里待的时间跨度太长了。必要的御寒、应急、登山、宿营、食物、医药等等装备,一样都不能缺。

临别前的早上,我们在藏居吃最后一顿早餐。吃早餐用的是很大的那种长条桌拼起来,食客都在一起。我之前所说的三拨人中,除了第二波是流动性的以外,第一波和第三波的人其实比较稳定。

第一波的那一行人,人数有八个,六男两女,有小年轻,也有四十岁左右的壮年人。这帮人偶尔会消失几天,然后又来这个藏居住宿,通过几次的旁听,我知道这是一支专业的登山探险队,和我们一样,这段时间同样在猛爬雪山,但他们爬是为了热身,早饭言谈间,我听他们谈起一个叫卡马鲁峰的地方,似乎下一个目的地是那儿。

我有些好奇,侧头低声问谭刃:“老板,卡马鲁在哪儿?很高吗?”

谭刃淡淡的看了对面那伙人一眼,只对我说了一句话:“世界排名第五的高峰,海拔8463”顿了顿,他又加了一句:“珠穆朗玛峰和它遥遥相望,算是邻居。”

我顿时怂了,默默吃着自己那份早餐,糌粑、藏面、肉饼、酥油茶,还是挺丰盛的,我这人不挑食,只要不是太脏太恶心的东西,我都能吃下去,而且我觉得这玩意儿还挺好吃的。与此同时,对面那帮人的形象,在我心中也瞬间高大了起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