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的老妪插话道:“公子,村东头有间废弃的祠堂,地方宽敞,而且靠近水源,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
朱瀚闻言,心中暗自赞许老妪的提议,点头道:“老妪说得有理,我们可以先去查看一下那座祠堂,看是否适合作为医馆之用。”
接着,朱瀚转向朱标,道:“殿下,关于医馆的建设和运营,我们需要向朝廷申请资金和物资支持。同时,也需要招募一些医术高明的医官前来坐诊。”
朱标点头应允:“瀚王叔所言极是,我会立即着手准备奏章,向父皇详细汇报这里的情况,并请求朝廷的支持。”
中年汉子感激地拱手道:“二位公子真是心系百姓的好官,我们山里人感激不尽!”
朱瀚摆摆手,谦逊地说道:“大哥言重了,这是我们作为朝廷官员应尽的职责。接下来,我们需要乡亲们的帮助,一起筹备医馆的建设。”
老妪和其他村民闻言,纷纷表示愿意出力相助。朱瀚见状,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继续说道:“好,那我们就分头行动。朱标殿下负责向朝廷申请资金和物资,并招募医官;我则留在这里,与乡亲们一起筹备医馆的建设。”
村民们闻言,纷纷响应,有的表示愿意提供劳力,有的则愿意捐赠木材、砖石等建筑材料。朱瀚见状,心中更加坚定了为乡亲们建设医馆的决心。
次日清晨,朱瀚与村民们一同来到村东头的废弃祠堂。经过一番勘察,大家一致认为这里确实是建立医馆的理想地点。于是,村民们自发组织起来,开始清理祠堂内外的杂物,准备进行改造。
朱瀚则亲自绘制了医馆的布局图,与村民们商讨每一个细节。他强调医馆的布局要合理,既要方便乡亲们就医,又要确保医馆内的卫生和安全。
在朱瀚的带领下,村民们干劲十足,纷纷投入到医馆的建设中。他们有的搬运砖石,有的清理杂草,还有的则负责平整地面,整个祠堂内外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朱瀚手持一卷图纸,穿梭在忙碌的人群中,不时停下脚步,对正在工作的村民进行指导和调整。他注意到一位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正在搬运一块巨大的石板,显得有些吃力,便上前搭了把手。
“小伙子,来,咱们一起抬。”朱瀚说着,与小伙子合力将石板稳稳地放在预定位置。小伙子感激地擦了擦汗,笑道:“多谢公子,您这官老爷可真是一点架子都没有。”
朱瀚微微一笑,摇头道:“咱们都是为乡亲们做事,哪有什么官老爷之说。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大牛,公子。”大牛憨厚地回答。
朱瀚点了点头,继续对大牛说:“大牛啊,这医馆的建设马虎不得,每一块砖石都要放稳固,这样才能确保医馆的安全。”
大牛认真地点了点头:“公子放心,我一定仔细干好。”
这时,一位老工匠走过来,手中拿着一根长尺,对朱瀚恭敬地说:“公子,您看这面墙的布局,我打算这样砌,您觉得如何?”
朱瀚接过长尺,仔细量了量,满意地点头道:“好,就按这个布局来。记得门窗的位置要留得宽敞些,方便乡亲们进出,也利于通风透光。”
老工匠应声道:“好嘞,公子。我一定按您的吩咐,把这医馆建得既结实又敞亮。”
随着时间的推移,祠堂逐渐焕发出新的生机。村民们齐心协力,不仅将祠堂内外打扫得一尘不染,还按照朱瀚的设计,开始砌筑起新的墙体。朱瀚则不时地根据现场情况,对设计进行微调,确保医馆的每一个角落都能发挥出最大的效用。
午后的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在忙碌的工地上,给辛勤工作的村民们带来一丝温暖。朱瀚站在高处,望着这片充满希望的景象,心中充满了欣慰。
这时,一位中年妇人提着一只篮子走了过来,篮子里装满了热腾腾的饭菜和茶水。她笑盈盈地对朱瀚说:“公子,大家伙儿都饿了,我特地做了些饭菜,您也一起来吃点吧。”
朱瀚连忙道谢,接过饭菜,与村民们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他关切地询问每位村民的身体状况和家庭情况。
李大爷摇了摇头,勉强挤出一丝笑容:“多谢公子关心,老朽这把老骨头还算硬朗,只是偶尔有些风寒侵扰。”
朱瀚闻言,心中一紧,随即从怀中取出一瓶随身携带的驱寒药油,递给李大爷:“李大爷,这是些驱寒的药油,您晚上涂在关节上,或许能缓解些疼痛。”
李大爷接过药油,眼眶微红,连声道谢:“公子真是菩萨心肠,老朽感激不尽。”
这时,一位中年妇人张婶接过话茬,她一边盛饭一边说道:“公子,咱们这山里,缺医少药是常有的事。您这医馆一建起来,咱们村里人看病可就方便多了。”
朱瀚微笑着点头,目光中满是坚定:“张婶放心,建医馆是我们此行的重要任务之一。我们一定会尽力,让乡亲们看病不再那么艰难。”
旁边的大牛也插话道:“公子,咱们这医馆啥时候能建好啊?我都迫不及待想看到它开门的那一天了。”
朱瀚想了想,认真回答:“大牛,只要咱们齐心协力,医馆很快就能建好。不过,具体的时间还要看大家的努力进度和朝廷的支持情况。”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